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
第五十七期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一、政策导读
1、广州启动营商环境6.0改革 首提“要素环境”改革 打造宜商兴业高地
8月10日,由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制定的《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并对外发布,标志着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进入6.0版本。
据介绍,《行动方案》从“全要素营商环境”视角,围绕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营造高地五个方面确定了39条创新措施,以“宜商兴业”为目标导向,建设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产业生态最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南方日报网络版)
2、佛山推出26条措施促公平强保障优环境
日前,《佛山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正式印发,从促进公平竞争、强化要素支持、推动提质升级、加强法治保障、营造良好氛围五个方面推出26条措施,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
据了解,佛山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的90%以上,对经济社会发展、就业、财政税收、科技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关乎佛山的发展后劲。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若干措施》明确,接下来,佛山将优化“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益晒你”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企业服务员制度,提供“一站式”企业服务。同时,持续推进直达资金改革,推动更多惠企利民政策资金直达企业。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且传统制造业占较大比重。佛山要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截至今年上半年,佛山9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超3000家企业已开启数智化转型之路,年内力争实现55%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南方日报网络版)
3、20条重磅举措出炉 深圳力挺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8月16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同意并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聚焦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20条举措,聚焦企业发展具体问题,推出精准有力措施,加速释放民营企业发展动能。
在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深圳将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推动设立平台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023年年底前出台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新兴领域大力培育一批民营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年底前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若干措施》还提出,加大高端装备、智慧物流、商贸消费、安全应急、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或者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在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设立50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适当降低资金池入池门槛、提高补偿比例,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至1%以下。鼓励民间投资项目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城市老旧资源。2023年年底前出台扩大民间投资若干措施。
与此同时,支持民营企业投标竞标,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鼓励招标人免除民营企业投标担保。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试行独立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23年年底前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设立议事协调机构性质的公平竞争委员会。
为优化统一大市场准入环境,《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推动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落地实施,进一步放宽电信、能源电力、数据要素等领域市场准入,持续开展重大交易平台推介活动。同时,抓住“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发展机遇,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健全民营企业海外维权服务全链条工作网络。2023年年底前制订境外投资指引。
此外,《若干措施》还在优化信用服务机制、加快企业合规示范区建设、统一全市法院立案服务标准、依法维护民营企业涉外地刑事案件合法权益、推进规范文明监管执法、加大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力度、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行业商协会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优化服务民营企业家水平、大力培育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做出指导规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空间。(南方日报网络版)
4、珠海横琴出台文旅产业发展新政 旅游企业品牌创建最高可获500万元奖励
8月1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文旅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下称《扶持办法》)正式印发,从支持品牌创建、激活消费市场、促进琴澳合作、打造新兴业态、完善产业链条等方面,给予具体资金支持。扶持范围涵盖了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旨在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扶持办法》明确支持旅游企业品牌创建,对获评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企业、获评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企业,以及获评五星级、四星级旅游饭店(星级酒店)等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500万元。对于已享受过奖励的企业,亦给予晋升补差奖励。
《扶持办法》实施后,将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达1亿元或以上并首次申请奖励的旅行社,给予一次性最高50万元奖励。对于每年组织游客来合作区旅游,在合作区内住宿一晚且游览一个以上收费景区,游客数量达3万人或以上的旅行社,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2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每年接待的境外(含港澳台)过夜游客,达5000人以上的旅行社,额外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为深化与澳门文旅产业合作,共同打造“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扶持办法》对合作区内开发属于“跨境一程多站”旅游线路的旅行社每年最高奖励不超过30万元。
此外,《扶持办法》针对发展研学旅游、康养旅游、滨海旅游等新兴业态合作区内的文旅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南方日报网络版)
5、《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发布
对园区经济发展有贡献的企业,最高奖励3000万元!据悉,《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日前发布,共设企业落户奖等七大类奖励,今年8月1日一9月30日以线下申报的形式受理企业的奖励申报。
《实施细则》明确,各类奖励包括企业落户奖、投资发展奖、成长壮大奖、经济贡献奖、企业上市奖、研发创新奖、企业人才奖共七大类。各项奖励视相关条件设置一定的奖励梯度,如企业落户奖中,对印发之日起从园区外迁入的企业,实缴注册资本经认定达到5亿元(含)以上10亿元以下的、达到10亿元(含)以上20亿元以下的、达到20亿元(含)以上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
其中,经济贡献奖可每年申报,最高奖励3000万元。该奖项针对入园企业执行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并完成开发建设计划、符合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条款的情况下,年度对园区实际经济贡献总额达到30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1亿元(含)以上的,分别按照企业对园区年度实际经济贡献的30%、40%、50%给予奖励。第二年起,对园区年度实际经济贡献总额达到3000万元(含)以上且同比增长的企业,按其对比上年存量部分的20%给予奖励,增量部分的50%给予奖励。
为进一步招才引才留才,《实施细则》设置企业人才奖,对在园区企业工作满2年且落户清远的博士研究生或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一次性奖励3万元人才津贴。对园区年度实际经济贡献在2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一次性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3万元/人,每个企业不超过5人。(南方日报网络版)
二、经济动态
1、深圳10家企业上榜,比亚迪进步最大!2023《财富》世界500强揭晓
8月2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揭晓。深圳共有10家企业上榜,与去年持平,比亚迪进步最大,名次较去年上升224名。
此次上榜的总部在深圳的10家企业分别为:为中国平安(33)、华为(111)、正威(124)、腾讯(147)、万科(173)、招商银行(179)、比亚迪(212)、中国电子信息(368)、顺丰(377)、深投控(391)。平安以约1815.66亿美元营收继续位居深圳上榜企业之首。(深圳商报)
2、深圳6区入围“2023赛迪百强区”前五强占四席
对比“2022赛迪百强区”榜单,今年深圳南山区继续蝉联榜首,福田区排名则从第三升至第二。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深圳这两区均已跨过5000亿元大关。南山区2022年GDP已突破8000亿元,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百强区第一,稳坐头把交椅;2022年,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为5514.49亿元,成为全国仅有的8个“5000亿俱乐部”成员之一。同时,随着宝安区、龙岗区的排名分别上升一位,今年的百强区五强中,深圳占了四区,比去年多了一席。(赛迪顾问)3、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佛山诞生首家市属千亿国企
佛山诞生首家资产总额超千亿的市属国企。8月8日,佛山市召开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披露市、区两级国资及八大市属企业集团的“半年报”业绩。截至今年6月底,佛山交通集团资产总额约1077亿元,同比增加25.2%,成为佛山首家成功进入“1000亿元俱乐部”的市属国企。
这是佛山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再出发的阶段成果。去年8月,佛山拉开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大幕,提出全市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迈向亿万的倍增计划,新组建、重组功能定位准确、主责主业突出的八大市属企业集团,推动国资国企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优势企业。
根据目标,到2025年,佛山全市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实现倍增,资产总额计划超1万亿元,营业总收入超3000亿元,控股上市公司20家左右。其中,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5000亿元,营业总收入超2000亿元。(南方日报网络版)
4、中山累计超3万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近年来,中山大力推进“个转企”工作,设立“个转企”登记绿色通道。截至2023年7月底,已累计助推30704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个转企”率(“个转企”累计数占个体户总数的比例)为8.44%,全省排名第一。
在印发《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中山从全市个体工商户的总量、规模、产业分布等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先培育一批、事中扶持一批、事后提高一批”的推进思路,把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配套行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大型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作为支持“个转企”对象,明确“个转企”重点培育对象,建立重点转企培育库,有效推进“个转企”工作。
目前,户均注册资本由转型升级前的约5万元提升到近110万元,市场主体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其中,有转型后10户企业注册资本(金)达1亿元以上(含),近300户达到1000万元以上(含),超4000户达到100万元以上(含)。
中山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比例下降到58.74%,比“个转企”工程启动前下降近20个百分点,有效促进了市场主体结构的优化。(南方日报网络版)
5、加大力度开拓外贸新兴市场 中山推动超1200家企业在境外参展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山通过政策惠企、展会抓单、服务增效、新业态提质等抓手,推动外贸降幅逐月收窄,二季度进出口总额较一季度回升4.9个百分点。中山商务部门开展“百展千企”行动,给予赴境外参展企业机票、展位等补助,商务部门及商协会主动带团赴中东、拉美等地参展交流,开拓新兴市场。截至7月底,中山共有1277家次企业参加“百展千企”计划,自报意向订单超40亿元。上半年,中山外贸在新市场开拓、新业态培育上均取得突破:对俄罗斯、中东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64.6%和10.1%,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1.03%。(南方日报网络版)
6、肇庆872亩连片“熟地”面向全球招商 力争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土地要素一直是招商引资及项目落地的重要基础。近日,肇庆探索试行“熟地”招商新模式,打造一批成熟产业载体,首批产业“熟地”面向全球挂榜招商,力争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着力构建具有肇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熟地”就是指征地拆迁完成、用地手续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准入条件明确,可马上实施建设的优质土地。肇庆以“强链补链、熟地招商”为主题,首次推出8宗共872亩产业“熟地”,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产业,目标是吸引一批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前景广阔、自身成长性好的强链补链企业来肇投资,力争引进项目投资额超50亿元以上。
本次地块用地规模、交通区位、开发条件、产业配套等都具有突出优势。在用地规模方面,大多数地块都是超60亩以上产业用地,地块较为连片方正。其中位于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单宗地块达398亩,为新能源汽车及新型储能等超大项目落地提供理想发展载体。
项目地块周边交通便捷,物流运输畅通,航运货物实现通江达海,高铁、高速、港口近在咫尺,大多5分钟到达港口、10分钟上高速,实现高铁30分钟到广州、1小时到深圳。
项目地块所处园区实现“三通一平”,部分地块已实现“五通一平”,周边市政道路、管网、绿化、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基本建成,开发条件较为成熟。
项目地块周边产业链配套完善、上下游产业协作紧密。如大旺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地块,毗邻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周边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产业链式、集群化发展。
目前,肇庆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产业,规上企业近百家,连续两年产值增速50%以上,2023年将迈上千亿大关,2025年将实现2000亿元。其中,“链主”企业小鹏汽车产量实现30万辆、宁德时代产能实现100GWh。肇庆已成为广东新能源汽车“第三极”,形成一条从电池到电机,从轮胎到底盘,从压铸、传感到动力总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链条,实现“足不出市”即可造车。(南方日报网络版)
三、产业简讯
1、广州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力争到2027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
8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了广州的发展目标: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不断拓展,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凸显。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达到600亿元以上,到2027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引进或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建成新型储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2—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检验检测认证平台。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州从打造技术创新高地、提升产业综合实力、拓展应用场景市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四大方面提出15项重点任务。
从产业基础来看,近年来,广州积极培育新型储能产业,建成了一批电化学储能电站、动力电池和储能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项目等,涌现出鹏辉能源、智光电气等一批优势企业,据初步统计,2022年广州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15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在建新型储能项目11个、总投资近400亿元,达产后产值可超千亿元。(南方日报网络版)
2、珠海未来3年将培育超千家预制菜市场主体
8月10日,珠海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截至7月底,珠海市《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年底前应完成的重点任务74项,已完成37项,完成率50%。
发布会上透露,上半年,珠海预制菜产值近1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直接带动近3000户农民就业。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一期已签约14家预制菜企业,总投资23.48亿元,已投产项目8个;二期标准厂房项目已签约预制菜项目7个,总投资2.38亿元。
未来3年,珠海将培育1000家以上预制菜产业市场主体,新增100家规模以上预制菜产业链企业,全市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形成产业特色较为鲜明、竞争优势较为突出的预制菜产业体系。(南方日报网络版)
3、东莞发力新能源产业 17个项目开工 总投资145亿元
8月10日上午,东莞市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动工仪式举行。78个重大项目上马,总投资616.7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成主要发力点,共推动新开工新能源项目17个,总投资145.1亿元。
此次活动会场设在赣锋锂电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现场。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预计年产值达110亿元。另一个动工的重大项目吉瓦森林(清溪)智能科技产业项目(一期),总投资20.37亿元,达产后具备年制造115套储能系统的能力。
当前,东莞正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支柱”。《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到2025年东莞新能源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的主要目标,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电动轻型车、储能及光伏、氢能及应用等四大领域,推动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牵引带动东莞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
近3年来,东莞共推进建设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102个,总投资737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智能装备、新能源材料、新型储能、氢能等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初显雏形。(南方日报网络版)
4、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引资“加速度” 4宗新项目签约 投资约42.1亿元
8月17日,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举行产业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现场,4宗新项目签约落户,投资约42.1亿元。
本次新签约项目包括领创绿色塑料助剂和高性能树脂项目、普赛达动力电池材料项目、聚美高端环保型亚克力产品项目、普拉托高分子托盘材料项目。4宗产业项目不仅切合园区发展规划,还具备经济效益好、技术领先、安全风险可控、环保风险较小等特点,且多为细分领域的翘楚企业。
位于惠东县白花镇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是惠州规划打造的千亿级产业园区之一,产业园规划面积30.2平方公里,将利用大亚湾石化区原料,生产战略性新兴材料和高端新材料,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发展不断提速。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三年打好基础”的阶段性目标。
截至目前,新材料产业园已累计落户产业项目18宗,总投资约226.7亿元,年产值约507亿元,年税收约27.4亿元。(南方日报网络版)
5、珠海高新区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 总投资451.6亿元 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17日,珠海高新区2023年第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高新区北沙三生产业园举行。
伴随着“制造业当家、产业第一”的嘹亮号角,珠海高新区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持续掀起产业项目建设新热潮。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动工为王、投产为王、达产为王”,全面推进“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投资64.67亿元、同比增长118.5%,新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86个,新动工项目122个,新投产项目49个,为珠海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珠海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工作导向和“八百里加急”工作作风,锚定“半年动工、一年投产”目标,推动规则再造、流程再造,坚持带公章签约、现场办公,实现签约即履约、履约即兑现,确保项目快速研判、快速签约、快速落地、快速开工、快速投产;全力实施园区提质攻坚和配套提升工程,全力服务企业在高新区深深扎根、发展壮大,全力保障各类人才和产业工人在高新区“生产有效率、工作有激情、生活有乐趣”;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股民有盼头、有甜头。
据了解,本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451.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6.29亿元。其中, 产业类项目12个、投资总额218.12亿元,包括一博科技等强链、补链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成为推动珠海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政府投资配套类项目13个,包括珠海市香山医院、高新前环幼儿园等补短板、强配套的民生项目,将推动区域医疗、教育服务水平整体提升,让市民、产业人才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广州日报)
6、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
8月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近年来,深圳汽车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全市产值2154亿元,增长125.1%;新能源汽车产量87.47万辆,增长170%。同时构建囊括了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充电基础设施、汽车后市场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汽车技术水平、场景应用和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产业空间布局不断完善,质量品牌效益持续提升,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核心的汽车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在做大做强汽车产品国际化贸易的基础上,汽车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引领全球。
其中,《行动计划》五大发展定位明确,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空间布局和分工协作不断优化,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提高。(南方日报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