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
第七十七期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一、政策导读
1、广州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近日,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行动方案》突出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的“三业友好”营商环境建设理念,提出六大方面24项改革举措,共107项重点任务,旨在通过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推动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6年,建成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法治环境更加公正透明,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经营主体可感可知可及、获得感满意度高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具体举措中,《行动方案》突出“对标改革”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围绕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开放环境以及“湾区通”工程,提出在分解细化任务举措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全力破除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例如,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提出深入开展公平竞争集中审查试点,出台公平竞争集中审查办法,争取设立首个省级经营者集中申报服务窗口。(南方日报)
2、深圳打造国际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 相关企业年度奖励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在其官网公布《关于支持开展天然气贸易 助力打造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的若干措施》。该措施指出,将高标准建设前海天然气贸易集聚区、大鹏液化天然气走廊和盐田国际船舶保税LNG加注中心,助力深圳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
该措施主要针对涉及深圳市本级与盐田区、大鹏新区、前海合作区支出责任共担的天然气贸易企业入驻总部大楼租金补贴、天然气交易平台交收奖励、天然气贸易纳统增加值奖励、LNG船舶租赁业务奖励、燃料加注奖励。
根据有关规定,深圳支持在前海合作区打造天然气贸易企业总部大楼,对入驻的年贸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天然气贸易企业按照其实际支付租金的5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贴500万元,补贴期限为3年。
支持天然气贸易企业在深圳天然气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对在前海经营的卖方企业按其在平台交收金额的万分之三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奖励不超过600万元。鼓励企业到交易中心进行线上挂牌报价,对于年度发起挂牌不低于50个交易日的报价客户,可按照其在平台最终交收金额的万分之一给予额外奖励,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对在前海经营且年贸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天然气贸易企业,按照其上一年度在深圳纳统的贸易增加值的10%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年度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对在深圳市经营的企业新建、新购自有运力且船龄不满5年的大型LNG运输船给予连续3年奖励,其中8万立方米及以上等级的每船每年奖励500万元,16万立方米及以上等级的每船每年奖励1000万元。对在前海实际开展LNG船舶租赁业务的SPV项目公司,租期不低于5年,按照同等标准予以奖励。
对在盐田区经营并在深圳港从事LNG加注业务的企业,保税LNG加注按照其船舶实际加注量给予200元/吨的奖励,每年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非保税LNG加注按照上述标准的50%予以奖励,每年最高奖励不超过500万元。(南方日报网络版)
二、经济动态
1、前5月深圳进出口1.81万亿元 同比增长超三成
据深圳海关统计,前5个月,深圳市进出口1.81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4.3%,好于全国、全省水平,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0.4%、50.5%;其中,出口1.16万亿元,增长37.2%;进口6525.4亿元,增长29.4%。5月份,深圳市进出口4016.7亿元,增长44%;其中,出口2662.9亿元,增长50.1%;进口1353.8亿元,增长33.5%。
前5个月深圳市进出口主要情况如下:
民营企业占比超七成,且增速快于整体。前5个月,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1.3万亿元,增长51.7%,占同期深圳进出口总值的(下同)71.6%,增速快于深圳市整体17.4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320亿元,增长5.9%,占23.8%;国有企业进出口803.6亿元,下降4.3%。
一般贸易、保税物流均呈两位数增长。前5个月,深圳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06万亿元,增长50.9%,占58.6%,增速快于深圳市整体16.6个百分点。同期,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184.2亿元,增长28%,占23.1%;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188.6亿元,增长3.2%,占17.6%。(南方日报)
2、创新政策实施满半年 “经珠港飞”进出境旅客破2万人次
“经珠港飞”政策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实施,截至今年6月12日已满半年时间,据港珠澳大桥海关统计,在“经珠港飞”新模式下已有超2万人次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顺利通关。
据悉,通过“经珠港飞”这一创新模式,经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国际机场转机的过境旅客,能够享受“空—陆—空”的无缝衔接服务。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珠港旅检出境大厅,旅客只需经过海关、安检的“一机双屏、一次过检”联合检查,即完成所有海关的通关手续。随后,旅客可以直接前往一楼的香港国际机场预办登机服务柜台,办理值机和行李托运,再乘坐机场封关巴士直达香港机场海天中转客运大楼,乘机前往国际目的地。旅客不仅免去了香港入、出境两道查验手续,极大简化了国际旅行的通关流程,在旅途中还可以尽情领略“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壮丽景色,实现“一次旅途,多重体验”。
目前,“经珠港飞”值机航空公司已增至八家。今年2月,“经珠港飞”旅客集散中心暨呼叫中心在珠海华侨宾馆正式启用,该中心可为“经珠港飞”旅客提供机场咨询、航班信息、机票预订及退改签等服务,为旅客进一步提供“经珠港飞”系列优质配套服务。
据介绍,为满足“经珠港飞”实施后日益增长的旅客通关需求,海关优化口岸现场流线,设置4条“经珠港飞”专用旅客通道,并率先在陆路口岸试行海关、安检“一机双屏、一次过检”联合检查模式,借助智慧海关系统为进出境旅客打造高效便捷的“无感通关”体验,出境旅客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南方日报网络版)
3、全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 前4月深圳外贸增长超三成
全球市场的“含深度”,正在节节攀升。6月7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持续推动内外贸发展有关情况。
以“买全球、卖全球”为目标,本次发布会带来一个特别的关键词“含深度”,旨在让更多的“深圳创造”“深圳服务”“深圳品牌”“深圳企业”享誉世界、服务世界。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进出口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9%,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规模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2024年前4个月,深圳进出口1.41万亿元、同比增长31.8%,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0.2%、50.3%。
作为外贸大市,深圳持续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全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深圳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大力引进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和贸易平台,印发《关于支持贸易型总部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圳市促进物流供应链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等政策,推动“产供销、内外贸、上下游”一体化发展,集聚更多从事全国全球业务的渠道型、供应链管理型贸易企业。进口方面,推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深圳市推动货物贸易进口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大宗能源商品、中高端消费品等重点商品进口。出口方面,强化贸易与产业紧密联动,从通关、仓储、物流、融资等环节,支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南方日报)
三、产业简讯
1、珠海5.0产业新空间签约项目295个
6月12日,珠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年初提及的“立柱项目快落地”“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的推进情况。截至今年5月底,珠海5.0产业新空间已签约项目295个,招商入驻率超七成。
5.0产业新空间是珠海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载体,具有“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等特点。
到今年4月底,珠海5.0产业新空间已开工项目54个,建筑面积1052万平方米,已完工项目36个,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5.0产业新空间已签约项目295个,租赁面积445万平方米,招商入驻率超七成。全市确立制造业产业立柱项目共31个,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共26个,涵盖了光伏、新型储能、锂电上游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项目总投资达750亿元。
目前,5.0产业新空间已成功引进落地一大批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优质产业项目。据悉,5.0产业新空间入驻企业已累计贡献产值57.5亿元,预计到今年底产值将达到140亿元。(南方日报网络版)
2、充电站超1万座,深圳每3台新车有2台是新能源
在深圳,每登记上牌的3台新车中,就有2台是新能源汽车。
2023年6月29日,深圳宣布启动“超充之城”建设,截至目前,深圳市共有充电站10956座,已累计建成超级充电站379座,初步构建遍布全城的超充服务网络。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深圳充电站累计用电量达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央视财经)
四、绿色金融
1、总规模100亿元!广州设立首只低空产业创投基金
近日,广州产投属下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为广州第一只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基金。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2024年5月,《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广州市要强化作为广东省低空经济核心城市的责任担当,到2027年实现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作为广州第一只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基金,低空产业创投基金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用足用好各级低空产业政策,以低空飞行产业链为主要投资方向,充分挖掘市、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低空飞行产业相关企业,瞄准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产业投资和产业招引,助推广州低空飞行产业链的集群式发展和低空经济全生态发展。
未来,广州产投将以百亿低空产业创投基金设立为契机,深入挖掘广州市、区低空飞行产业链优质项目。(南方网)
2、广州南沙:探索金融创新业务,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6月13日,广州南沙召开“产业版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南沙开发区金融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锦介绍在金融创新试点的支持下,南沙在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支持实体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成效。
朱锦介绍,南沙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自由贸易(FT)账户试点、“双Q”跨境股权投资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业务,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融资。
近年来,南沙在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双Q”跨境股权投资试点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南沙累计11家基金管理企业获批QFLP、QDLP试点资格,累计获批额度超240亿元人民币,落地全国首单券商私募QDLP基金境外投资、全省最大规模QFLP基金和首个QFLP基金实际利用外资成功案例。累计跨境投资金额超13.5亿元人民币,投向生物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实现跨境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流动。
此外,南沙自2022年成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地区,累计办理试点业务超1.5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超340亿美元,认定优质企业63家。目前13项试点措施全部落地实施,比如,落地新型国际离岸贸易结算优化措施,助力南沙离岸贸易结算额超90亿美元;优化优质企业经常项目资金收付、特殊退汇免于事前登记等措施,节约企业时间成本;自主选择跨境投融资币种偿还外债业务,为企业节省融资汇兑成本。(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