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
第五十三期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一、政策导读
1、肇庆启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 九项行动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
日前,肇庆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落实“百千万工程”施工图、任务书,提出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做强做精做优每一粒高质量发展细胞。
《计划》明确,到2023年肇庆市县两级“百千万工程”主要工作机制、配套政策、各分项任务行动方案均出台并有效实施;到2025年,肇庆县域经济在全市占比提升至50%,人均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以目标为导向,《计划》具体提出实施县域经济创先进位消薄行动、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县城提质升级行动、县域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均等化行动、县镇村绿美生态建设行动、乡镇强专特分类创建行动、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县域乡村治理和改革深化行动九项行动。
其中,县域经济创先进位消薄行动将加快县域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将加快交通物流、城乡供水、能源、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防灾减灾和应急设施建设;县城提质升级行动将优化县城城镇化定位布局,全力打造县城宜居宜业环境;县域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均等化行动将优先补强县镇村教育短板,推动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在镇域层面,《计划》提出将通过实施乡镇强专特分类创建行动,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镇、工业示范镇、农业特色镇、商贸现代镇、文旅特色镇。同时,做实“两工两农”示范建设,加快推动金利镇和大沙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全力把下帅乡打造成为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推动沙浦镇创建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中国农业公园。
《计划》同时提出,将深化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做强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成百上千”工程,尽快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现到2025年每个涉农县(市、区)建设2条以上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南方日报网络版)
2、前海占四成!广东自贸区第六批制度创新案例复制推广
6月12日,记者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获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广东自贸区”)第六批共56个制度创新案例正式出炉,全省各地市均可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过程中参考借鉴。这些案例中,有22个出自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占总数的四成左右,凸显前海新时代重要制度创新“策源地”的分量。
自广东自贸区挂牌运作以来,已在全省范围先后复制推广216项经验并发布 245个制度创新。此批制度创新在投资、贸易、金融、粤港澳合作、法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各个领域先行先试,前海的22个案例亦均覆盖上述领域,同时呈现出“深港合作”“国际视野”等显著特点。(南方+)
3、广东:出台“制造业当家22条” ,推广深圳“工业上楼”模式。
6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六个方面共22条意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其中提出着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确保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加快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意见提出》将推广深圳“工业上楼”和珠海“5.0产业新空间”模式,提升工业园区软硬件条件,推动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设容积率3.0以上、符合主导产业特点的专业化标准厂房。实施“节地提质”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工改工”,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供应。省市联动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单列保障。
4、广东: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文件重磅发布,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
5月29日,广东省发布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坚持制造业当家,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方面,《意见》提到,建设现代化产业集群,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梯次型产业格局,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等产业,新增若干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化“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工程,巩固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强优质产业项目招引共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建立完善省市县领导同志挂点联系服务重点制造业项目工作机制,实施工业投资跃增计划。
二、经济动态
1、中山青年人才奖励金新政实施 符合条件最高奖励30万元
近日,据中山市人社局消息,新修订的《中山市青年人才奖励金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印发实施。奖励对象为全日制就读于符合条件的有关高校,于2020年3月27日后毕业,且回到中山全职工作的中山生源毕业生。《细则》自2023年6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五年。
其中,符合条件的有关高校,是指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前100名的境外高校。申请对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请时不属于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
毕业生为博士研究生,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就读于有关高校并取得博士研究生学位的,奖励人民币30万元;其他任一阶段就读于有关高校并取得相应学位的,奖励人民币20万元。
毕业生为硕士研究生,本科、硕士阶段均就读于有关高校并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奖励15万元;其他只有一个阶段就读于有关高校并取得相应学位的,奖励10万元。毕业生为本科,本科阶段就读于有关高校并取得相应学位的,奖励人民币10万元。
《细则》的修订遵循问题导向,从奖励对象、奖励标准、申领规则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申请年龄放宽至45周岁,扩大政策覆盖面,进一步简化申领流程,分类设置奖励标准,增强了奖励政策的科学性,体现人才政策“从新、从优、不重复”原则。(南方日报网络版)
2、前5个月广东外贸出口增长4.8% 民营企业发挥稳外贸主体作用
今年1—5月,广东外贸进出口3.19万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7%。其中,出口2.13万亿元,增长4.8%;进口1.06万亿元,下降10.2%。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一般贸易保持增长。1—5月,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1.86万亿元,增长5.5%,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58.3%。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7289.1亿元,下降12.3%,占22.9%;保税物流进出口5331.1亿元,增长8%,占16.7%。
二是民营企业发挥稳外贸的主体作用。1—5月,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1.93万亿元,增长6.7%,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60.5%,较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8万亿元,占33.8%;国有企业进出口1780.9亿元,占5.6%。
三是与新兴市场贸易不断发展。1—5月,广东对主要贸易伙伴东盟、欧盟、中国香港进出口分别增长5.2%、0.03%、0.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8%,占进出口总值的29%。此外,对拉美的墨西哥、巴西、智利进出口分别增长6.9%、34.1%、8.4%。
四是新三样、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1—5月,广东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9%,占广东外贸出口总值的65.7%。绿色低碳产品为广东外贸出口注入强劲发展的新动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7.8倍、31.7%、79.5%。广东农产品出口增长27.1%,其中,干鲜瓜果、蔬菜出口分别增长52.1%、22.3%。
五是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增长。广东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对大宗商品需求旺盛,1—5月,铁矿砂、煤炭、铜矿砂等进口分别增长26.8%、26.3%、4.4倍。社会零售消费回暖,带动珍珠宝石及半宝石、首饰进口分别增长8.6%、8.5倍;肉类、水产品、乳品进口分别增长26.1%、23.1%、14%。
综合来看,当前广东外贸进出口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在市场需求逐步回暖、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经营主体信心不断增强等有利因素带动下,广东省外贸仍将保持发展韧性,呈现总体平稳、月度小幅波动的态势。(央视新闻客户端)
3、八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1万亿元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7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介绍称,八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年均超过1300亿元,税收由2015年的57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950亿元,带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国内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24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663亿元,增长超过1倍。
今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八周年。八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广东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创新“试验田”、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平台作用。
同时,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企业准入方面实施全国最短外资负面清单和全国首创商事登记注册制,在企业准营方面实施“一网通办”“证照分离”“交地即开工”“无证明自贸区”等创新举措,在服务企业方面建立了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产业和人才政策,落地企业和个人“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效便利的跨境税收服务,构建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张劲松称,自2015年成立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26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近500亿美元,9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465个项目,集聚总部企业272家。(中国新闻网)
4、广东省财政加快惠农补贴发放 下达资金预算33.53亿元
近日,广东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预算33.53亿,推动各地加快发放惠农补贴资金。此次下达资金覆盖全省21个地市,重点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其中,安排25.05亿元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广东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为94元/亩,补贴标准较2022年的86元/亩提高了8元/亩。此外,广东还安排6.37亿元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9.3万亩,用于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与节水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及其生态环境维持等。(南方网)
5、2023年一季度全国GDP十强城市,深圳是唯一增量超700亿的城市
三、产业简讯
1、百余家深圳电子装备企业考察江门 产业外迁开拓发展新空间
近来,跨越珠江口的产业转移新路子,在两座城市间越走越宽。6月9日至10日,江门市政府投资促进中心联合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举办了深圳电子装备企业江门行活动,邀请富士康、大族机器人等113家深圳电子装备企业走进江门,先后考察鹤山工业城、江门国家高新区,寻找产业有序转移的目的地。
数据显示,在“深圳总部+江门生产”“深圳研发+江门制造”合作模式的推动下,近三年江门引进了一批优质深圳企业,累计引进深圳超亿元项目投资额近673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近451亿元。(南方日报网络版)
2、东莞再推50个重大项目动工
6月6日,东莞市2023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动工仪式在环莞路北延线项目现场举行,共安排50个重大项目动工,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工程、民生保障等领域。
今年以来,东莞坚决落实“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落地。当天,环莞路北延线、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公常路改造等6个基础设施项目动工,总投资73.4亿元。
推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项目依然是第二季度重大项目的“重头戏”。东城桑园社区城市更新项目、洪梅洋兴氢蓝时代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制造项目等35个产业工程项目将掀起动工热潮,总投资达184.7亿元,涵盖数字经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一批民生保障项目也将加码提速。“东莞记忆”首开区建设项目、东莞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项目、厚街医院新医疗综合大楼等9个民生保障项目火热开工,总投资68.8亿元,将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经济社会发展效能。(南方日报网络版)
3、国内最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氢能通勤车在深圳交付 首批60辆投入运行满足员工通勤需求
6月5日,国内最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氢能通勤车交付仪式在南山区深圳湾创业广场举行。
据现场消息,此次交付的氢能通勤大巴,搭载了深圳氢能龙头企业氢蓝时代氢燃料电池系统,由深圳市京兰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采购、运营,该项目总计将投放200辆,首批交付60辆将用于包括腾讯公司在内的科技园辖区相关企业员工通勤服务。据业内人士介绍,未来深圳将在深圳湾创业广场打造“氢能驱动、零碳出行”园区。
据了解,如今,深圳已有150多家氢产业链企业持续聚焦氢能创新科技,在氢气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材料、零部件、应用和标准测试等方面不断突破,涌现出多个世界级氢能科技研究团队。
据了解,深圳发布的《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到203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同时,深圳市已将氢能产业列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的重点内容。
2022年12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批复同意氢能客车应用试点工作,新增市际包车指标,用于专项投放氢能通勤车开展氢能试点运营,推动深圳市氢能推广规模迈上新台阶,加快城市交通清洁化和电动化进程。(南方日报网络版)
四、创新驱动
1、深圳:推进“千行百业+AI”,创建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5月31日,深圳市正式出台《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同步发布首批26个“城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努力创建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从强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给、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时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和人才要素供给、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举措。其中提出,推进“千行百业+AI”,实施人工智能软件应用示范扶持计划,鼓励金融、商务、工业、交通等行业企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生产、服务和管理方式进行升级。推动人工智能在设备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基于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智能分拣等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加强制造业数据的采集、利用、开发,探索建立企业数据“标注+训练”闭环机制,储备高质量数据集,孵化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机器人。加快推进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
2、深圳推出“20+8”认股权产融培育计划
深圳将深入服务“20+8”产业集群、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近日,微众银行与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简称“深圳股交”)联合推出“深圳‘20+8’认股权产融培育计划”(简称“认股权计划”),将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优势,为产业链中高潜力、高成长、高创新的优质中小微科创企业提供更深度、更优惠、更定制化的认股权综合服务方案。
根据认股权计划,深圳股交与微众银行将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产业链及企业特色,从“信贷服务、股权服务、综合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权益、政策辅导、企业专属培育”六大维度为优质科创企业匹配专属产品和权益服务。
具体包括:更高效、更高额的信贷支持,即在持续提供便捷的线上信贷服务的基础上,微众银行将利用综合手段优化风险模型,重点为高潜力择优科创企业提供额度更高、年化利率更优的专项信贷支持;股债结合,即基于科创企业发展的进阶需求,对认股权企业与投资 机构进行精准匹配对接,提升融资效率等。
接下来,微众银行将与深圳股交加强战略合作,在构建科创企业与投资机构深度画像、第三方估值定价、平台建设、市场培育等多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升认股权全流程服务体验,探索认股权创新模式,共同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支持方式,为深圳“20+8”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