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官网 ------ 网站技术支持:互联斗士 | 联系微信:gsvplus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Guangxi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全国咨询热线:010-88888888
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 >政产经政策导读特辑

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城市发展 低空经济政策与借鉴

作者: 点击:189 发布时间:2025-03-05

    2020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贺州等13个城市为首批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这一政策赋予试验区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权,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和政策突破,推动低空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低空经济涵盖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文旅融合等多元场景,其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更需结合地方资源禀赋探索差异化路径。试验区城市的实践经验,为贺州等后续城市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在空域管理、产业协同、生态构建等方面具有显著借鉴价值。


一、政策创新与地方实践

    1. 政策优化:空域管理与产业扶持双轮驱动

赣州市:通过《低空经济试验区空域管理实施细则》,创新空域动态划设机制,实现“一场景一空域”的灵活管理模式。例如,针对无人机物流场景,划定常态化飞行走廊;针对应急救援场景,设立临时空域快速审批通道。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补贴,支持企业开发低空应用场景,目前已吸引顺丰、极飞科技等龙头企业落地。


    安庆市:聚焦无人机研发制造,出台《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三免两减半”税收优惠(前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两年减半),并优先保障产业链用地需求。政策实施后,安庆无人机零部件制造企业数量增长120%,形成从研发到组装的完整链条。


东营市:以“园区+服务”模式打造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一站式”审批流程,企业入驻时间缩短60%。园区还联合中国民航大学设立适航认证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标准咨询,降低合规成本。


    榆林市: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扶持办法》,设立1亿元专项基金支持技术转化。例如,榆林科技大学与本地企业联合研发的长续航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已在矿区巡检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单机日巡检效率提升3倍。发布《榆林市低空经济产学研协同发展扶持办法》,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联合攻关,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技术成果转化,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


    2. 政策协同:跨区域联动与标准统一

试验区城市间逐步建立政策协同机制。例如,赣州与芜湖联合发起“低空经济走廊”计划,共享空域数据并统一物流无人机适航标准;东营与自贡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推动电池续航技术的跨区域攻关。此类协同模式可减少重复投入,加速技术迭代。


二、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

    1. 技术共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门槛

芜湖市:实施“技术共享平台”策略,联合顺丰、京东物流共建无人机支线物流测试中心,免费开放空域和数据接口。中小型企业可通过平台快速验证技术方案,例如本地企业“飞鹰科技”利用共享数据优化路径算法,物流配送成本降低25%。

自贡市:创新“技术孵化+场景订单”模式。国家级无人机研发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政府则通过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场景订单引导企业落地。例如,初创企业“绿翼农业”凭借政府订单,两年内市场份额跃居川南地区首位。


    2.产学研深度融合:破解共性技术难题

安阳市:推行“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与中科院共建精准农业无人机实验室,引入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5%。政府提供50%的首台套设备补贴,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全市无人机植保覆盖率从30%提升至65%。

赣州:通过“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机制,联合南昌航空大学攻克适航认证难题。例如,针对物流无人机夜间飞行安全问题,研发团队开发了多光谱避障系统,获民航局专项认证,技术成果已转化至3家企业。


三、场景应用与模式创新

    1. 文旅融合:拓展低空经济附加值

景德镇:以“低空+陶瓷文旅”为核心,打造无人机灯光秀、低空陶瓷艺术观光等项目,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手工艺产业增收1.2亿元。

张家界:通过“直升机+无人机”协同运营,构建空中观景走廊,单日游客承载量提升40%,成为全国低空旅游标杆。

    2. 农业与应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安阳市:推广“无人机+精准农业”,20万亩农田实现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农药使用量减少30%,亩均增产15%。

榆林市:构建无人机防汛应急网络,78座水库实现实时监测,灾情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直接减少经济损失超亿元。

    3. 金融赋能:引导资本聚焦场景创新

山东滨州:设立10亿元低空经济专项基金,优先支持场景应用类项目。例如,基金投资的“智慧空港产业园”已孵化12家无人机服务企业,形成“硬件研发-场景运营-数据服务”闭环生态。


四、贺州战略路径与实施建议

    1. 空域资源场景化开发

低空观光网络:依托姑婆山、黄姚古镇等景区,构建“无人机+载人飞行器”立体交通体系。可借鉴张家界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观景走廊,配套开发VR沉浸式体验项目。

应急与农业场景:针对辖区78座水库,部署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结合AI预警平台实现汛期全天候监控;联合本地茶园合作社,推广农业无人机植保服务,目标覆盖10万亩茶园,降低人力成本40%。

    2. 基础设施轻型化布局

“1+3+N”服务体系:1个运行管理中心负责空域调度与数据管理;3个起降点覆盖主城区、工业园区与景区;N个充电桩按需分布式布局。通过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合作,建立丘陵地形适航测试基地,吸引大湾区企业参与技术验证。

    3. 产业生态差异化构建

双轮驱动战略:前端承接大湾区无人机产业链外溢,聚焦轻型传感器、航电设备等配套环节;后端发展数据处理、保险经纪等高附加值服务。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合作,年培养200名专业飞手,并设立“低空经济人才驿站”吸引湾区技术骨干。


    区域协同枢纽:联合梧州、肇庆等毗邻城市,共建“桂粤湘低空经济协作区”,推动空域共享、政策互认与市场互通,力争3年内形成5-8个标志性应用场景,打造中小城市低空经济发展的“贺州方案”。

 

    低空经济是未来城市竞争的新赛道,其发展需政策、技术、场景、资本四力协同。贺州应立足生态资源与区位优势,以场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轻型化基础设施和差异化产业生态,实现“弯道超车”。同时,需警惕同质化竞争,强化区域协同与技术自主可控。未来三年,贺州有望成为桂粤湘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枢纽,为全国中小城市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

2025年0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