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官网 ------ 网站技术支持:互联斗士 | 联系微信:gsvplus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Guangxi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全国咨询热线:010-88888888
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 >政产经政策导读特辑

从数据看深圳“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 和人才发展环境”

作者: 点击:58 发布时间:2025-03-05

    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系统阐述了深圳的“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以翔实的数据从持续推动全社会加大创新投入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深圳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生态与人才发展环境建设走向“最好”的丰富生动实践和经验。


    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创新一直是这座城市高速发展的驱动力量和显著特色。特别是以应用技术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与迭代升级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形成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经济增长模式,为深圳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形成了极具活力和源源不断的内生动能。


一、市场和研发——科技创新的双动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研发、生产和资源要素利用配置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其中科技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力量和第一要素。从科技创新投入看,多年来深圳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3.3%。全市3.7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金额达3798亿元,同比增长11.4%。高强度企业研发投入和大幅度税收扣减,形成了90%以上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出自企业。从科技创新主体看,深圳90%以上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1025家、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量均居全国第二,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二、资本和人才——科技创新的双飞翼

    深圳设立了政府层面的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还拥有规模庞大的社会化创业投资基金与专业服务人才。2024年新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52支,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推出研发贷、并购贷等信贷产品,2024年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达9873亿元。支持科创企业赴海内外上市融资,2024年境内外新上市企业22家,累计上市企业579家。设立5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对科技贷款损失最高补偿50%。深圳一如既往打造事业无忧、往来无忧、安居无忧、生活无忧、申办无忧的高品质人才工作、成长和生活环境。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2.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技能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700万,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三、政策和环境——科技创新的双支撑

    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以及梯次壮大市场经营主体等,深圳多年来不断出台引导、扶持、奖励及配套服务政策,持续建设、改善、优化软件硬件和营商环境。

如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等创业赛事活动,截至目前深圳系列创业赛事已培育26家上市企业、32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市规划建设总面积达525平方公里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打造更加智慧化标准化产业园区。推出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区等各类产业创新空间面积1600万平方米,为初创企业梯度配置“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空间。累计迭代推出1500余条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连续4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2024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56.2万户,平均每月新增经营主体近5万户,累计续存总量440.4万户、居全国城市首位。

 

    本次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和推出的一系列“新政举措”,反映了深圳科技创新,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特点和创新实践成效,为我们认识、了解深圳在“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方面持续向好的经验、目标、决心提供了观察角度与借鉴思考。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

2025年0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