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
第七十九期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一、政策导读
1、中山火炬高新区建设省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
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机遇,中山加快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近日,中山火炬高新区省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建设方案(下称“方案”)及改革事项举措清单(下称“清单”)正式印发。方案及清单从优化市场要素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法治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23项改革事项,并细分成90项具体改革任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其中,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大力打造“一站式、集成式”企业服务中心。该中心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在开办、经营、退出等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火炬高新区是中山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承接深圳优质产业资源外溢的“桥头堡”。围绕产业项目落地的各个环节,火炬高新区创新联审联办机制,通过将人防、消防、施工许可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推行“承诺机制”“带设计方案”“预受理”等模式,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时间分别从90天、60天均压缩至39天。
2024年,中山火炬高新区着力实现100条以上涉企惠企政策“一窗式”咨询、解答、受理并反馈,新增“跨域通办”事项100个以上,深入推进“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组建产业全覆盖的专业化实体化招商事务中心,推进产投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机制,全年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力争实现300亿元。(南方日报网络版)
2、中山出台新政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 项目成功落地奖补1万元
近日,中山印发《支持大学生回乡自主创业奋斗“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多项创业扶持举措,促进中山市各类人才和港澳青年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支持大学生回乡自主创业奋斗“百千万工程”。
《实施意见》提出,中山将全面优化回乡创业人才待遇,对于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自主创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可由镇街视情况给予奖补。支持五桂山等镇街探索实施“乡村新秀”举荐制度,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由镇街分三年发放共十万元生活补贴,在支持期内参照特聘人才D档享受子女入学、医疗服务、安居保障和金融支持等待遇。
此外,中山将市镇两级人才房入住范围扩展至回乡创业大学生和来中山市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由市人才安居公司安排一批优质房源,专门面向创业大学生招租。同时,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为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提供最多30天的免费住宿。
为建设友好型返乡创业平台载体,《实施意见》提出,返乡创业大学生入驻中山粤港澳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中山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广东中山农业创业孵化基地、中山翠亨新区“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平台,可享受最长三年零租金、零物业管理费以及免费商事登记、人才招聘、创业融资、市场营销、法律维权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按规定对成功落地的大学生回乡入乡创业项目给予一次性创业资助奖励10000元;最长3年,每年最高6000元场地租金补贴;享受个人最高5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500万元额度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对吸纳就业能力强、帮扶带动就业困难人员、本省及协作地区脱贫人口就业的创业项目给予最高30000元带动就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南方日报网络版)
3、中山首个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出台 打造百亿级产业
竞逐低空经济赛道,中山拿出第一个行动方案。近日,《中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出台,提出到2027年,中山将初步形成协同融合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成为中山未来经济重要增长极,力争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30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行动方案》包括谋划构建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培育特色应用场景、推动产业能级跃升、健全低空飞行支撑体系四个重点任务。
根据《行动方案》,在谋划构建低空基础设施体系方面,中山将建设低空飞行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并将组建国资控股企业,作为中山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体,承担相关地面配套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空飞行管理服务等职能。
《行动方案》提出,中山将培育低空多元应用场景,在无人机智慧物流、载人空中交通、文体旅游、城市治理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率先试点,加快城市低空飞行应用示范。在拓展文体旅游场景应用方面,中山支持翠亨新区试点率先开放低空空域,在与港澳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探索发展覆盖港澳的低空飞行观光旅游业务,研究探索对接港澳的跨境直升机服务。
中山还将大力推进低空经济招商引资,重点围绕eVTOL、非载人无人机等整机研发、制造及零部件制造领域,支持外观结构件、飞控系统、通信系统、动力系统、地面系统以及任务载荷系统等低空经济相关项目落户中山。
按照计划,中山将成立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及体制机制改革;组建中山市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和深中低空经济产业协会(联盟),为中山制定低空经济发展相关规划、政策和制度规则提供技术咨询和专业指导,加强与深圳低空经济规划政策对接、产业合作。(南方日报网络版)
4、广州南沙发布16条措施优化企业服务
7月10日,广州南沙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南沙区优化企业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从梯度培育、科技赋能、招才引智、产业联动等方面推出16条举措,为企业扎根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
据悉,《措施》将全方位提升南沙企业服务质效,形成“一个服务台”“一张政企沟通服务网”“一系列企业服务链条”“进一次门,查多事项”四大南沙企业服务特色。
除了推行市场准入“极简审批”等方式、提升企业政务服务便捷度之外,南沙将加快形成政策、科技、人才、金融等服务链条,推动协作配套和跨领域的联动发展。
具体而言,南沙将实施梯度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做优做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独角兽企业一上市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同时,还将通过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园、建立岗位清单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对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兴领域高成长性企业适当降低用地准入标准等举措强化对急需的新兴产业的支撑。
据南沙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沙方案》出台两年以来,15%企业所得税、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落地实施,国家相继出台“放宽市场准入15条”、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等含金量极高的政策,目前南沙已集聚经营主体超27万户,其中企业超21万户。(南方日报网络版)
二、经济动态
1、韶关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近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东岸经济联合社所属6.75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韶关市)通过网上挂牌成功出让,这是韶关市首宗以出让方式入市交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标志着乳源瑶族自治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悉,该地块入市后,可建设现代化厂房1.1万平方米,预估投资额达600多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村民就近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
韶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宗土地出让成功将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下一步,韶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按照《广东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协助自然资源部门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社会经济发展。(南方日报网络版)
2、佛山南海以改革创新壮大集体经济 过去5年新增10个“亿元村”
“全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亿元的村居已达46个,力争到2027年‘亿元村’达70个。”日前召开的佛山市南海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透露,南海区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已逼近600亿元,222个涉农村居中平均每5个村就有1个“亿元村”,过去5年新增10个“亿元村”。
南海是广东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先行地之一,早在1992年就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南海农村发展起步早,也较早遇到了困难。近年来,当地土地开发强度突破50%,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遭遇了土地碎片化、产出低下等“拦路虎”。
2019年,南海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5年来,当地以此为牵引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持续增值,让农村集体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改革给农村带来了真金白银。”桂城街道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庞朝汉介绍,依托省实验区建设等改革带来的新政策,叠北社区首创了“国有+集体”“社区+产业”“出让+出租”混合开发方式,整合625亩连片土地,联合多方打造汽车文化产业项目“爱车小镇”,累计总投入已超100亿元。改造后,村集体出租地块的年租金收入从1200万元提升至5000多万元,带动社区2023年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3亿元。
同样依托改革政策促进集体经济保值增值,里水镇河村社区灵活运用集体自有资金投入、承租方延长租期改造、毛地入市引入第三方等改造模式,推动村级工业园不断升级。2023年,河村社区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56亿元,人均股红分配1.6万元,为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提振了信心。
随着一系列改革深入推进,南海土地利用更加高效集约,在为产业提供优质空间的同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稳步增长。南海农村集体资产从2019年的483.7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91.92亿元,村均集体资产达2.67亿元;村组两级货币资金存量达到275.86亿元,村均货币资金存量达到1.24亿元,成为藏富于民的基层典范。
接下来,围绕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南海将持续壮大“亿元村”集群,在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深化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新模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改革,今年拟推进70个村居各创建不少于一家村属企业公司,探索可持续的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路径。(南方日报网络版)
三、产业简讯
1、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试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在湛江召开
7月18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以下简称“环北广东工程二期”)试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在湛江举行,标志着环北广东工程二期建设按下“加速键”,绿美雷州半岛水美乡村的蓝图正徐徐铺开。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环北广东工程二期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持续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水网体系,全面提升雷州半岛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
湛江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港口经济、海洋经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同时,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
环北广东工程二期涵盖雷州半岛百库千塘万池输水储水网络工程、雷州半岛灌区工程、绿美雷州半岛水美乡村建设工程三大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其中,雷州半岛百库千塘万池输水储水网络工程充分利用现有库塘池和水系,通过连网、清淤等措施,构筑互联互通的输水储水网络;雷州半岛灌区工程对标国家新建大型灌区的标准,建设450万亩灌区,其中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5万亩;绿美雷州半岛水美乡村建设工程结合输水储水网络和灌区建设,规划将雷州半岛建设成为“一碧千里、水网密布、良田万顷、果香馥郁、海韵旖旎、宜业宜游”的热带绿美半岛。
项目建成后,雷州半岛将新增大型灌区1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5万亩,连同环北广东工程湛江分干线工程构建形成江、河、湖、库、塘、池相互贯通的区域水网,从根本上解决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带来极大的社会、经济、生态、安全效益,为推进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建设,广东按“充分利用本地水源、远期有效衔接环北、打造各具特色示范”的原则,选择廉江市安铺镇、遂溪县岭北镇、雷州市沈塘镇、徐闻县城北乡作为试点镇先期开展建设。(南方日报网络版)
四、创新驱动
1、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落地深圳
7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组建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深圳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该中心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该中心将聚焦生物制造小试、中试放大阶段,探索将原有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线性转化模式,转变为非线性互动式模式,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网络版)
2、深港共建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小组成立
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小组日前正式成立并举行首次会议。这是继前海与香港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下称“16条”)后,推动深港知识产权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推进深港知识产权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机制探索,将助力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合作高地。
“16条”是2023年2月深港联手推出的“政策包”,目前已有12条措施落地实施,4条措施正在推进并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此次成立推进小组是粤港澳三地加强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联席牵头人、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表示,前海将携手深港两地小组成员单位,推动深港知识产权体制机制衔接,包括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以知识产权的培育产出、确权确认、转移转化等为核心,构建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加快构建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构建人工智能产出物及数据算法等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服务全过程的应用等。(南方日报网络版)
3、惠州加快聚集科技人才 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资助1000万元
7月18日,据惠州市科学技术局消息,该局已于近日启动2024年度惠州市科技人才(团队)项目入库工作,以加快聚集科技人才到惠州创新创业。
惠州是万亿工业大市,正在打造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产业“2+1”现代产业体系。因此,此次申报入库的项目需聚焦这一产业体系,以及相关重点产业领域。要在优势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方面,推动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产业关键技术发展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根据有关政策,科技人才(团队)项目分为人才项目和团队项目两大类。人才项目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项目、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团队项目包括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科技创业团队项目。其中,科技领军人才最高资助500万元,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资助1000万元。资助资金六成用于开展科研工作,四成用于个人生活补助。
惠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惠州首次实施科技人才(团队)新政策,最终遴选出科技领军人才7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9人,科技创新创业团队6个,均按照有关标准给予了相应的经费支持。(南方日报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