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
第六十五期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一、政策导读
1、深圳前海出台若干措施 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
日前,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印发实施《关于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的若干措施》,从房租补贴、所得税优惠、成长奖励、投融资扶持等方面,为优质人工智能企业落户集聚提供全方位政策扶持和资源保障。
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措施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聚焦国家部署,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建设深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三大人工智能发展核心要素,强化关键资源供给能力。支持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推进“大模型+产业”应用创新,引导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低空智能交通等产业新赛道。三是聚焦对外开放与制度创新,支持引进境内外人工智能创新资源,营造开放包容的产业交流和行业监管环境,促进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南方日报网络版)
2、东莞出台14条措施暖工稳产促消费
近日,东莞印发《关于春节前后暖工稳产促消费的若干措施》,围绕稳产促增抢先机、稳工稳岗促就业、丰富供给促消费、开展慰问送温暖等四大方面提出14条措施,通过发放补贴、奖金、消费券等方式,支持企业春节前后稳工稳产。
为鼓励企业连续生产,措施提出对满足2月当月保持连续生产等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最高60万元的用电补贴。聚焦第一季度增产增效,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500万元及以上,可获最高40万元奖励。其中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含)以上、50%(含)以上,可分别奖励最高45万元、50万元。
针对服务业企业也有专门的扶持举措。其中规上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500万元且增长20%以上,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和修理业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000万元且增长10%以上,单家企业最高奖励10万元。(南方日报网络版)
3、《广州市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印发实施
日前,为进一步提升广州市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广州市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实施,从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高水平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创新外商投资促进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12条政策措施,持续增强外商投资广州的信心和预期。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明确广州将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利用外资力度,促进外资向实体经济集聚,打造国际一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立足于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广州将安全有序放宽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商务服务、物流运输服务、居民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电力能源服务、电信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等领域的准入限制。
广州将为外资提供更多发展平台,例如,在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等重要载体建设中积极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强化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还将优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整体布局,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深度参与地标性商业综合体、重点商圈建设,通过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场景优化等方式积极投资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特色文商旅、养老服务等消费领域。
2023年1—10月,广州全市新设外资企业5150家,增长83.1%;高技术产业实际外资占全市比重超过一半,同比增长44.4%,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93.8%。历年在广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达345家。(南方日报网络版)
4、深圳七部门联合出台新政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深圳七部门联合出台《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4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目前,深圳已形成集模具制造、平台开发、产品制造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产值达750亿元,占全国七成。《若干措施》针对当前一段时期,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链上企业培育、鼓励技术创新、拓展产业应用示范、加大基础设施供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资助。(南方日报网络版)
5、广州发布“北部山区22条” 明年八镇生产总值达260亿元
1月5日,作为针对广州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份综合性指导文件,《关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北部山区22条”)公布。该文件提出以花都区梯面镇,从化区鳌头镇、温泉镇、良口镇、吕田镇,增城区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等北部山区八镇为重点,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在同一天召开的“支持广州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旭介绍,“北部山区22条”共包括七个方面22项任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666”,即:1个总体要求、6大目标、6大任务、6大保障。
在总体要求上,“北部山区22条”提出以推动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协同联动、改革创新,全面促进产业融合、区域融合、城乡融合,全力提升北部山区发展动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全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当好示范,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扛起广州担当、作出广州贡献。
“北部山区22条”提出包括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生态产品价值凸显、共同富裕成效明显等六个方面的主要目标。
“北部山区22条”也明确了六大任务,即加快构建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增强北部山区产业发展新动能,全力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完善北部山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着力推动北部山区与市区实现共同富裕。(南方日报网络版)
6、《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年起实施 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施行。12月25日,中山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措施。据会议消息,《条例》围绕部门职责分工、提升政务效能、优化市场环境、加强法治保障、附则等方面共设置五章57条,针对企业从进入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设定了39个方面的制度措施,全方位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南方日报网络版)
二、经济动态
1、佛山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
1月4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宣布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佛山正式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
“工业3万亿”是衡量国内外制造业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产业能级,体现城市竞争力。截至2022年底,国内只有深圳、苏州、上海3个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其中地级市只有苏州。随着此次佛山成功冲线,这一顶级方阵再添一员“猛将”。在省委提出突出制造业当家之后,佛山力撑实体经济并实现关键一跃,最终突破了这一“天花板”。
同样颇具意义的是,随着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形成工业规模从4万亿(深圳)、3万亿(佛山)到2万亿(东莞和广州)、1万亿(惠州)的梯队式发展格局,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将更强。
最近,工信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珠三角有21个区入选。其中,佛山5个区全部榜上有名,成为广东唯一所有区都上榜工业百强区的城市。(南方日报网络版)
2、东莞在全国率先实现港企全程电子化登记
12月20日,东莞市市场监管局修订印发的《东莞市市场主体全程电子化登记办法》(下称《办法》)开始实施。修订后的《办法》共20条,固化了东莞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成果,新增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相关条款,实现港企开办“零跑动”、仅需1小时,将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营造湾区一流营商环境。
东莞是全省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试点市。2015年12月出台《东莞市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试行办法》。改革推行8年来,累计为群众提供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342万次,占同类型业务总量的七成,成为企业开办的首选渠道。8年来,东莞市场主体新增100万户,市场主体总量、企业数量均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
东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注册规则对接、机制对接,在全省试点推动港资企业公证文书简化、文书跨境信息共享,率先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与电子营业执照技术,将电子签名与实名验证统一在“粤商通”平台实现,解决香港投资者两地通勤不便、电子签名等难题。东莞上线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港企开办进入“1小时办事圈”,登记便利化程度达到内资企业同等水平。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上线以来,东莞新登记港资企业750户,近四成港资企业通过系统“足不出户”网上办理。(南方日报网络版)
三、产业简讯
东莞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计划 力争到2025年相关产业营收超800亿
近日,《东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智能机器人产业计划》)发布,从加强产业链建设、打造标杆产业园区、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示范应用推广、抢抓人形机器人发展机遇、重点发力无人自主技术、强化机器视觉产业优势、培育优势企业发展、加快支撑能力建设、大力营造产业氛围10个方面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升级。
《智能机器人产业计划》也勾勒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2万套;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0%;培育形成100个智能机器人深度应用场景;智能机器人标准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撑体系日益完善,智能机器人高端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南方日报网络版)
四、绿色金融
1、持牌金融机构落户最高奖励1亿元 广州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
12月27日,广州印发《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明确对金融机构落户、增资扩股、企业上市、风投创投、期货市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融资租赁、金融人才等开展资金支持。根据《若干措施》,市、区两级政策叠加后,法人金融机构实质开展运营活动并作出实质贡献,最高可获1亿元奖励。
《若干措施》结合未来5年广州金融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其中,法人金融机构落户奖励提高至5000万元;商业银行专营机构落户奖励提高至1000万元;与此同时,《若干措施》明确对获得中央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控股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奖励1000万元,并新增金融科技或数字金融主体最高1000万元的落户奖励。
《若干措施》对广州期货交易所每个上市新品种给予2000万元奖励,服务保障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推进产品研发进度。同时,对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公司和期货公司地区总部按照综合排名进行奖励,激发其交易积极性。
广州还通过财政奖励加大资本市场培育力度,一方面按照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规模进行梯度奖励,同时将上市公司最高奖励金额提高至500万元;另一方面将风投创投机构管理能力奖励上限提高至2000万元,引导风投创投机构投向广州市企业。
《若干措施》发布后,以《若干措施》为核心文件、9个已经印发实施的专项支持政策为落实举措和行动方案的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正式构建,基本涵盖了“十四五”后半程及未来一段时期广州金融的重点工作。(南方日报网络版)
2、江门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300亿元“活水”精准滴灌
12月13日,2023江门市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倍增发展大会召开,江门辖区银行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达成授信意向——2024年将有超300亿元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江门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并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工程,优化完善“链长制”,出台一系列奖补政策,大力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目前,江门共有2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金融活水助企发展。在江门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门监管分局的引导下,江门辖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提升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比例,持续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江门市制造业贷款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速达19.96%;科技贷款余额超600亿元,科技型企业获贷率超70%。全市金融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授信达800亿元,融资余额超300亿元。(南方日报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