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
第六十四期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一、政策导读
1、东莞出台16条政策支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
为落实“广东强芯”工程,推进动能焕新,近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东莞市促进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发展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围绕企业引培、产品研发应用、金融支持、人才引培四大方面提出16条奖补措施,其中建设创新平台或开展技术研发,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奖励。
《若干政策》提出,打造集成电路与芯片集聚特色发展高地,突出以应用为牵引,积极引进培育高端芯片、先进封装测试、半导体元器件、半导体装备生产、化合物半导体项目,推动东莞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支持企业引进和培育方面,东莞给予特色产业园区最高1000万元奖励,“一事一议”支持涉及设计、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测试、半导体装备等产业关键环节的重大项目。企业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不同阶段,也将获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东莞支持“芯机联动”,鼓励终端厂商和系统方案集成商采购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芯片、模组、装备和材料,支持“链主”企业、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打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创新“生态圈”。
为鼓励产品研发和应用,东莞支持企业在高端芯片、先进封装测试、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奖励相关研发项目最高3000万元。对购买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和IP(已验证、可重复使用的功能模块)的企业分别给予年度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和200万元的资助。东莞还将给予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最高3000万元补助,给予开展车规级认证的企业最高100万元的补贴。
金融支持也将加码。东莞面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设立规模不少于100亿元的产业基金体系,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并购,也将获最低300万元奖励,单家公司累计奖励金额最高500万元。
东莞还为人才引培打下强“芯”剂。如符合条件,给予高端人才最高1000万元的购房补贴及35万元生活补助、给予专业人才最高100万元奖励、给予技能人才最高1万元津贴。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也将获最高不超过85万元补贴。(南方日报网络版)
2、围绕用房用地用工用能等领域 深圳出台20条措施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
12月5日,《深圳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围绕用房、用地、用工、用能、融资等多个领域,提出6方面20条措施,多维度全方位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该措施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在降低制造业企业用房用地成本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适合“上楼”的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产业空间。同时,推广重点产业项目土地价款分期缴纳模式,对于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项目,允许首期按不低于50%的比例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剩余价款在国有土地供应合同生效之日起1年内全部缴清且不计利息。
在用工成本方面,《若干措施》提出,鼓励企业“机器代人”,支持企业积极部署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智能制造装备,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逐步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
在降低用能成本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要为10千伏及以下中小微企业建设高压永久用电外部电力接入工程,无需用户投资;按照“应改尽改”原则,持续推进园区转供电改造;推广使用产业园区用户侧储能,鼓励有条件的工商业园区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接入虚拟电厂,实现错峰用电、自发自用、余量上网。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若干措施》提出,用好“信易贷”、深圳信用(征信)服务等平台,进一步归集整合市场监管、金融、税务、海关、公用事业等数据,并联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配套担保增信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债融资,对于自2024年1月1日起成功在境内外发行债券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照发行规模的2%,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股权融资,对首次在“新三板”挂牌的制造业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进入创新层的再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拟在境内上市并完成股份制改造及上市辅导的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对直接在境外上市的给予最高80万元奖励。(南方日报网络版)
3、东莞出台行动计划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驶入“快车道”
先进制造要跃上新台阶,生产性服务业是强引擎。近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东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明确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线,聚焦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等十大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实施核心集聚区打造等十大专项行动,全面助推生产性服务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行动计划》绘出蓝图,2023—2025年,全市重点领域营业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做强100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总部企业,新增培育10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到“十五五”末,力争实现全市生产性服务业营收效益与规上企业数量“双倍增”,营收规模及效益达到5000亿元水平,规上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形成结构合理、功能突出、产业集聚、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在东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格局在三大片区已初步显现。其中,市中心城区初步集聚了金融、创意设计和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业,松山湖高新区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专业服务的重要承载地,滨海湾片区则汇聚着电子商务、会展业、物流服务业。
根据《行动计划》,东莞将通过市镇联动、政府和市场联动的模式,以市中心区、松山湖片区、滨海湾片区、水乡片区为重点,打造5个市级标杆性集聚区。此外还将在全市打造10余个特色专业集聚区,并识别一批特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条件成熟的集聚区争创“国家级服务业示范园”。(南方日报网络版)
二、经济动态
1、深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
11月27日,深圳市召开“深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新闻发布会,围绕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
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形成4个万亿元级、4个五千亿元级、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深圳工业增加值达1.4万亿元、占GDP比重保持在1/3以上,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20%。创造能力显著增强,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3%,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要素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各类生产要素高度集聚、高效配置,工业厂房面积在现有基础上新增约1/4。资源整合能力持续强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的重要枢纽节点。生态系统加速完善,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融合发展、紧密协同的良好生态。
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为实现目标任务,深圳将从产业、平台、项目、企业和环境等五方面发力,落实五大重点任务,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和发展服务型制造;建设赋能提效的产业发展平台;招引培育带动能力强劲的重大项目;打造梯次接续协同发展的企业群;营造要素集聚服务高效的良好环境。(南方日报网络版)
2、深圳、东莞获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奖补资金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公示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广东省深圳、东莞两市成功入选。第一批试点期为两年,城市试点期内共可获得最高不超过2.5亿元的中央财政定额奖励,目前中央已下达1.81亿元奖补资金。
今年6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2023—2025年分3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其中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不超过1.5亿元,其他地级市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亿元。深圳、东莞此次成功获评,将助力两市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培育一批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整合。
下一步,广东省财政厅将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大统筹力度,加强工作指导,鼓励试点城市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现“试成一批、带动一片”,加快以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推动广东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南方日报网络版)
3、佛山南海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七成连片土地用于工业发展
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佛山市南海区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今年1—10月已完成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超2万亩,当中七成连片土地用于工业发展,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坚持把土地交到实业家手里,在全区划定11个产业集聚区、63个主题产业社区,共计38.8万亩。在用地保障上,南海向佛北战新产业园等重点片区倾斜,引导产业腾挪集聚,前10月带动南海招商引资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创历史新高。
过去,土地利用碎片化是南海发展的最大“拦路虎”。长期以来,南海面临着土地开发强度超50%、村级工业园占全区工业用地超50%、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占集体建设用地超50%等“3个50%”的挑战,最小的农保区一度只有0.2亩,土地利用效率很低。2021年11月,南海打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第一炮”,持续推进城镇、产业、农业和生态四大空间同步整治。
在此过程中,南海在全省率先推出“三券”制度,探索低效建设用地退出利益平衡机制,加快各类用地腾挪和集中归并。所谓的“三券”,即以“地券”建立周转“指标池”,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通过“房券”补充实物补偿,强化产业用地升级改造或退出的内生动力;用“绿券”鼓励边角地整治探索,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改革加速重塑了南海城乡空间。今年前10个月,南海推动连片产业用地整备超6000亩,集约农用地近8800亩,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并复垦复绿近2600亩,包括开展地券项目14个近980亩,绿券项目11个约434亩,房券项目2个约61亩。(南方日报网络版)
4、佛山五区均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50强
在日前举行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3)”上,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揭晓。据了解,佛山五区均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50强,成为全省唯一所有市辖区均入选工业百强区的城市。其中顺德区、南海区闯进10强,分列第3名、第6名,三水区排第25名,高明区排第34名,禅城区排第44名。
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是在工信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依托“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对我国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而得出。2023年市辖区工业竞争力评价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制造业(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围绕综合质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大维度,测算2023年全国工业百强区。
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深入推进制造业当家,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集群成链、质量卓越、品牌彰显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以新型工业化支撑带动产业变革升级。数据显示,1-10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115.04亿元,同比增长6.4%,比全省、全国增速高出2.8、2.3个百分点,居珠三角九市第一位;完成工业投资1217.73亿元,同比增长30.7%。(羊城晚报)
5、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中国广核集团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12月12日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约30亿千瓦时,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分两期建设,共计安装104台海上风电机组,一期25万千瓦项目于2020年12月13日海上主体工程开工,2021年12月28日全容量并网;二期75万千瓦项目于2023年3月15日海上主体工程开工,2023年12月12日正式投产。
该海上风电场每年可为广东省提供清洁电力约30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5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6750公顷,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清洁能源助力。
该项目创新研发了具有新型过渡段结构的深水区导管架基础,成功破解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体系设计关键难题,并采用了多种大容量新型风机,取得了多方面的技术进步。作为国内最早进入海上风电行业的能源企业之一,中广核已在广东累计投运280万千瓦海上风电,分布在阳江、惠州、汕尾等地。(南方日报网络版)
6、东莞启动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 推出1.2万亩产业用地挂榜招商
6日,以“万千东莞引链全球”为主题的2023东莞全球招商大会成功举行。大会共有359个产业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2180亿元,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同时,东莞还在大会上启动了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推出了1.2万亩产业用地挂榜招商,向全球产业巨头发出“英雄帖”:有空间 进莞来!
作为本次大会最重磅的发布内容之一,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在大会中正式启动。据了解,这是东莞自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从企业初期成果转化的天使轮投资,到成长期、成熟期扶优扶强的不同轮次投资,为企业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在大会的启动仪式上,东莞对外正式发布招商引资专项基金、产业转型发展基金、创新创业基金、产投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城市发展基金等六大基金群。
据介绍,这个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主要聚焦产业招商和产业培育两大主题,通过财政和有关市属国企共同出资,统筹发挥财政引导和国资引领两大优势,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力争形成大规模、多层级、市场化、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政策型、市场型产业基金集群。(南方日报网络版)
三、产业简讯
1、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启动
12月10日,在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下称“前海交换中心”)共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并成立前海算力服务联盟。此举是前海落实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部署的重大举措,有利于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和成本,提升算力使用效率和体验,促进算力供需双方开展合作及交易。
前海交换中心总经理黄泽楷表示,该平台自身并不生产算力,而是专注于连接和撮合算力供需双方,以前海交换中心的高速算力网络为底座,为用户提供算力调度、算力交易、算力应用和算力安全等一站式算力服务。其中,算力交易方面,不收取中介费用;在算力应用方面,高度集成各类算法工具,实现应用一键部署、资源秒级开通,进一步降低门槛、提升效率。
平台自10月31日试运行以来,汇聚的算力规模大幅增长近4倍,总规模已达5180PFlops,主流芯片覆盖率超75%,并已为10余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工智能团队提供算力服务。
会上,大湾区首个算力服务行业组织——前海算力服务联盟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前海科创集团、前海交换中心、紫金山实验室、华为、深圳商汤、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深圳数据交易所、深圳科创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等。联盟将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相关方提供跟踪研判、专题研究、标准研究制定、技术研发、试点示范、解决方案、成果推广、合作交流、人才培训等服务。(南方日报网络版)
2、湛江廉江今年签约303个项目 投资超640亿元
2023廉江家电博览会暨红橙文化节12月10日启动,将持续至12月16日,开幕式上廉江强力“吸金”,40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总金额达71.73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廉江GDP增长6%,高于全国、全省及湛江市的增长水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齐头并进。
近年来,廉江加快实施工业品牌、城市品质、文旅融合、现代农业“四大提升工程”,以招商为出发点,实施“整县推进招商引资机制”,先后到深圳、广州、佛山、浙江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保持每个季度集中签约、动工一批项目。今年廉江已签约303个项目,投资总额646.14亿元,其中镇(街道)签约199个项目。目前,廉江所有规上、限上企业都有市领导挂点联系服务,所有招商签约项目实施全程代办帮办制度。
针对支柱产业发展“痛点”,廉江着力在家电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精准招商、靶向招商。今年廉江前三季度招商签约的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七成。今年的秋季招商活动上,浙商产业园项目、广东省湛江钢铁加工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对廉江小家电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起到重要作用。
此前,通过和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开展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与华为合作建立全国首个家电赋能中心,廉江积极推动传统家电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廉江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正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扎实推进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日新月异。
以此为机遇,廉江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以红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从育苗、深加工、品牌打造再到市场推广等,全方位推动红橙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廉江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南方日报网络版)
3、佛山召开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 前11月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进度达123.5%
12月7日下午,佛山市召开以“竞标争先抓项目促建设,赛龙夺锦稳固投促增长”为主题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冲刺抢进度,以更实作风、更优服务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为全年稳固投促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今年1-10月,佛山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7%,拉动固投增长8.3个百分点,充分彰显了佛山制造业当家态势强劲。2023年,全市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546项,年度计划投资1200.07亿元。1-11月累计完成投资1482.62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23.5%。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5.5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15.4%;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7.13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37.1%。
从完成投资量来看,顺德区项目完成投资体量达365.43亿元,约占全市完成投资量的四分之一。各区项目进度均超过时间进度,其中高明区进度较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6.2%。
从新开工项目情况来看,2023年1-11月全市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64个,其中禅城区(9个)、三水区(1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南海区、顺德区已开工项目数最高,均已开工15个项目。
根据投资进度、投资增幅、投资增量等维度,今年1-10月,全市共评比表彰了16个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183个红榜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标兵),包括5个区和11个市直部门。其中,顺德区获得先进单位次数最多为5次,其次是禅城区3次,此外市直部门有发改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分别获评先进单位1次。获得红榜项目个数最多的是顺德区共有52个,其次是南海区38个;获得红榜项目个数占所在区项目总数比例最高的是禅城区,达到53.7%,其次是三水区39.4%。当天还举行了获评红榜(重点项目建设标兵)的项目单位代表授牌仪式,佛山市国星光电LED器件封装及其应用产品项目、瑞浦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制造项目(一期)、佛山市美的机电工业4.0智能化生产基地等10个项目获授牌。(南方日报网络版)
四、绿色金融
1、东莞推出“质量贷” 单个企业最高授信一亿元
在东莞,企业获得质量奖也能贷款了。11月30日,东莞市质量贷推介会暨首批贷款发放仪式举办。首批质量贷服务对象1162家,各合作银行已与21家企业完成质量贷授信,授信额度合计7.8亿元。其中,快意快递、拓斯达、大族粤铭3家莞企更是获得最高额度1亿元的贷款授信。
质量贷分成3个授信等级:第一档最高授信金额1亿元,面向中国质量奖企业、省政府质量奖企业、驰名商标企业等共10类对象;第二档最高授信金额5000万元,面向市政府质量奖企业、市政府质量奖鼓励奖企业、制修订国家标准企业等共10类对象;第三档最高授信金额2000万元,面向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企业、制修订行业标准企业、知识产权市优势企业共6类对象。
东莞是全省唯一获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地级市。近年来,东莞坚持将质量提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东莞拥有有效注册商标超59万件,有111家企业成为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东莞荣获质量强国建设领域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省第4,连续6年获全省质量工作考核最高等级a级。(南方日报网络版)
2、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节开幕
11月29日,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节开幕。作为金融科技节的核心板块,当日举办的2023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大会期间,发布一系列重点平台,包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深圳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第二批项目启动,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正式启动等。
资本市场金融科技联合创新中心由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同意,依托资本市场学院设立,致力于打造资本市场领域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合作、协助监管服务的高标准平台。
本次大会上,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启动,该平台是深港推进跨境数据安全、便捷验证,探索建立开放型、合作型、示范型跨境数字服务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建成后,深港两地将不断拓展业务场景,为深港两地居民跨境工作、生活及企业拓展业务提供便利条件。(南方日报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