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官网 ------ 网站技术支持:互联斗士 | 联系微信:gsvplus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Guangxi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全国咨询热线:010-88888888
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 >政产经政策导读特辑

粤港澳大湾区产经政策导读专辑 (第6辑)

作者: 点击:1688 发布时间:2022-06-17

粤港澳大湾区产经政策导读专辑

(第6辑)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导读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力成本高涨的形势下,智慧养老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指出:“推进新技术创新应用,鼓励智慧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近年来,正在加大智慧养老的试点示范工作。未来十余年,智慧养老将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推行。 2022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香港、澳门的老年人到珠三角养老,大湾区对于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

 

1、国内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市场

而据此前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年龄超过60岁、65岁、80岁的老年人分别为2.67亿人、2.01亿人、0.36亿人;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18.9%、14.2%、2.54%。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老龄人口数量及占比,上涨趋势明显。其中,80岁以上人群的高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人社部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202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针对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以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增加产品供给,搭建数据平台,拓展应用场景等。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医疗产业的发展。

图: “十四五”期间全国60岁以上人口预测曲线

 

来源:网络,地产资管网整理制图

 

图表:2021-2025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预测(万亿元)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深化智慧养老服务,破解养老管理服务难题,健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医康养融合发展,让老年人生活更有品质。

“但鉴于养老产业回报周期长、行业标准不明确、养老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我国目前养老产业的企业供给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业内专家表示,智慧养老或可成为解决路径,“目前,正积极倡导智慧养老,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各企业也纷纷加强研发力度,智慧养老或将成为未来大势所趋。”

2、深圳:智慧养老托起美“夕阳红”深圳样板

2020年7月,《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正式印发。《方案》提出,未来5年,深圳将推动实施17项工程、67个项目,加快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6个层级、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面形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2021年3月1日,《深圳市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提出了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推进路径。

深圳将康养产业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把“医养结合”作为发展康养产业的突破口,在位于深圳-香港接壤地带设立粤港澳湾区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健康福田,大力扶持并发展康养产业。在位于深圳-香港接壤地带设立粤港澳湾区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赋予实验区一些先行先试的相关政策,形成以区内优势产品和服务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为实现康养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推动粤港澳湾区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3、东莞:发挥产业优势 加快打造智慧养老制造业高地   

东莞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结合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瞄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打造智慧养老制造业高地。

2021年2月,东莞市政府通过《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对居家养老服务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的资助对象和标准进行了优化整合,将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对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资助范围,并以户籍老年人的年龄、能力状况、法定身份等易判断、可测量的指标作为调整后的资助对象准入条件。

4、老有所依!惠州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一次性补贴10万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惠州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日前,惠州市民政局正式印发《惠州市养老服务补贴办法》,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为养老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大亚湾区还开放“长者餐厅”、落实老年人福利、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持续深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2022年4月,惠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惠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孝老的良好氛围。完善健康服务,探索“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

5、广州:推进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颐康中心建设

2021年6月8日,广州市公布《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2021年8月9日发布《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年12月,发布《广州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2021年版)》,广州市正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行动,积极打造以保障体系、基础设施、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产业支撑“五维一体”的智慧养老体系,先后研发建设了“广州市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政务服务系统,推出了“家庭养老床位”“平安通”“刷脸就餐”“养老地图”“长寿保健金智慧发放”“居家老年人用电安全智能管家”等一系列的优质应用场景。同时,打造以广州颐康中心为样板的一站式养老模式,中心不仅为社区老口为社区老人提供餐饮、托养、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而且还是一家无墙养老院目前提供242张家庭养老床位,让需要居家养老的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适老化改造、智能设备、专业护理的三户服务。

6、珠海市:探索跨境协作“湾区养老”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多元化途径参与养老服务

珠海与澳门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且两地居民交往频密,促进澳门和珠海在养老服务业上合作,既能把澳门在专业护理方面的优势资源和丰富经验拓展到珠海,丰富和发展两地养老服务产业,又能为珠澳两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两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两地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已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探索珠澳养老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珠海市以“湾区化”探索跨境协作养老新模式。将澳门标准社会服务引入横琴,为居住在横琴的内地居民、澳门居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也是广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元化渠道参与养老服务的亮点。一方面,通过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港澳知名服务品牌,试点开展面向港澳居民的特色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引入港澳专业社工组织,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为本地及港澳籍常住老人提供助餐配餐、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文体娱乐等服务。

7、中山:智慧养老+暖心服务!中山多措并举保障困难老人居家安全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今年以来,中山市民政局全面深化“智慧助老”行动,通过打造“服务管家”“贴心客服”“智能伴侣”,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温暖的综合性智慧养老服务。经济困难的残疾老人每月可获得中山市的护理补贴,经济困难的残疾老人选择入住机构或居家养老护士上门服务,每人每月可获得4000元和3100元的补贴。

8、佛山:出现“微度假式”养老模式,引发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新趋势

佛山“微度假式”养老项目是集养老、医疗、养生保健、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配套有老年公寓、护理院、医疗中心、会员俱乐部、老年大学、养生中心、老年用品服务中心、老年艺术活动中心、康复中心等。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健康时代已全面来临。在大健康时代,人们对于养生和大健康的需求已不单单是治疗,而是表现在预防、治疗、修复、康养——“四结合”,康养是生活新方式。佛山康强“微度假式”医养模式,将引发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新趋势。


思考与建议: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健康、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同时,也引起了全民对健康的重视。专家预言:医疗、康复及健康干预等健康服务业和康养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截止2021年底,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8669.23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超过15%,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港澳地区活力老人高端养老需求日益强盛,如何抢占大湾区康养市场,激发本地“银发经济”活力,是周边各省市政府重点考虑的一个产业发展方向。对于贺州来讲,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养老行业的重大发展机遇期,瞄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需求,在做好康养产业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自身交通区位、生态环境、长寿文化等优势,通过与大湾区品牌、资金、人才等优势资源合作,建立相关省级、地方标准,完善乡村康养标准体系,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设以产业融合发展的长寿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三个核心业态,为传统产业赋能创新发展;通过以森林康养旅游为率先突破口,重点推进温泉康养、瑶医壮医(药)康养、避暑康养、文化康养、乡村康养、体育康养全面融合协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以多元化途径参与养老服务,打造“国际知名、国内”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区。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

2022  06 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