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航空航天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次出舱活动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22日圆满完成次出舱活动。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当日16时49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航天员从核心舱节点舱出舱,将前期已通过货物气闸舱出舱并利用机械臂转移至中转位置的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至预定位置,同时开展了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出舱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已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来源:新华社)
国产“吉祥鸟”AC332 直升机连续完成多项适航取证试飞试验工作
5 月 24 日消息,进入二季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连续完成多项 AC332“吉祥鸟”直升机型号适航取证试飞试验工作。该型机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根据 CCAR-29-R2 适航要求研制的民用直升机,配装高性能翼型主桨叶与尾桨叶,搭载双发大功率低油耗发动机,集成先进综合航电系统,在海拔 4500 米、标准大气(ISA)+20℃起降条件下,可实现“6000 米飞行高度、600 千米航程、600 千克商载”的“三个 6”目标。(来源:IT之家)
低空经济
我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投用
5 月 22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 15-1 平台投用,标志着我国在海上碳封存利用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项目的投用,不仅为恩平油田增储上产注入新动能,更完善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和装备体系。为后续海上油气田开发以及沿海高排放企业的大规模减排提供借鉴和指导,加速推动“岸碳入海”,开辟我国降碳环保新路径。(来源:央视新闻)
新材料
“贴一贴”就知肉类新鲜度,我国新研发传感器可实现食品快速检测
5 月 26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的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可逆的水凝胶荧光传感器,能够实现食品新鲜度快速检测。(来源:IT之家)
高尔夫球凹坑灵感!密歇根大学新技让水下航行器阻力减半
近日,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一项从高尔夫球设计中汲取灵感的创新技术,研究的核心在于模仿高尔夫球表面的凹坑结构,以减少物体在移动时所遭遇的阻力。这一创新技术的成功不仅为水下航行器和空中飞行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无人航行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这一智能动态皮肤技术有望成为无人空中和水下航行器领域的变革性成果。(来源:搜狐网)
先进制造业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航发 2MW 级纯氢燃气轮机连续稳定运行时长破 7000 小时
5 月 25 日消息,中国航发发文宣布,其 2MW 级纯氢燃气轮机连续稳定运行时长再创新高:“太行 2”纯氢燃气轮机首台机组在山东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累计运行突破 7000 小时,第二台机组也已累计运行突破 5000 小时,标志着 2MW 级纯氢燃气轮机商业化运行取得成功。(来源:中国航发)
新能源
内蒙古离网型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预计年发电量 8.7 亿千瓦时
5 月 23 日,内蒙古自治区离网型风电项目 —— 三峡集团所属鄂尔多斯市多能互补能源有限公司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据介绍,该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总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安装 48 台单机容量为 6.25 兆瓦的风电机组,配套建设 4.5 万千瓦 ×4 小时新型储能系统,构建“风储协同”智慧能源模式。项目预计年发电量 8.7 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 26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71 万吨。(来源:中国三峡能源)
信息技术
中国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全球融合QKD与PQC技术的分布式密码体系
5月19日消息,中国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全球融合了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密码(PQC)技术的分布式密码体系。目前,该体系架构已通过多场景验证,具备了商用能力现网的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基于“QKD+PQC”的融合密码技术体系正式迈入可规模商用的新阶段,也预示着新一代量子安全基础设施实现了体系化技术突破。联系我们。(来源:量科网)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发布:避免企业“重复造轮子”,明确产业技术缺口
5 月 14 日消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中国电子学会组织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 120 余家单位,编制完成《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V1.0 版)》。《标准体系框架》从技术演进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思路,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应用等 5 个方面建立了全链条标准体系,并梳理了行业急需标准项目清单。(来源:IT之家)
生物技术
中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生成式AI模型,推动生物识别技术革新
5月19日消息,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纳伊夫阿拉伯安全科学大学开发出生成式AI模型Difface,仅凭DNA序列即能生成3D人脸图像,标志着基因数据与生物识别技术的融合迈入全新阶段,为从遗传信息中直接复原个体面貌提供了全新的实现路径。(来源:BioArtMED公众号)
中国空间站内发现微生物新物种
5月17日,中国科研人员公布在中国空间站发现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这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产芽孢细菌,与近缘物种相比,天宫尼尔菌在适应空间环境方面表现,可助力定向的微生物控制策略设计,为航天、农业、工业和医疗等领域提供的干预思路。(来源::中国科技网)
政策支持
八部门:到 2030 年培育 100 家左右全国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
5 月 26 日消息,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税务总局、数据局等 8 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对数智供应链发展作出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部署。提出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一链一策”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改造,到 2030 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智供应链建设和发展模式,在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数智供应链体系,培育 100 家左右全国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来源:IT之家)
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 广东出台6方面28条措施
近日,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若干措施》,围绕健全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县域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28条改革措施,并逐项明确了牵头责任单位。(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深圳发布政策“组合拳”,助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5月24日,深圳文化产业迎来重磅利好。乘着广东重磅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东风,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业招商会上,《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试行)》正式发布,围绕推进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以“真金白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持续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源:深圳发布)
大湾区经济资讯
早产儿、罕见病患儿的AI守护者!新生儿重症大模型已被临床应用
5月21日,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重点参与研发的新生儿重症AI大模型——“爱新智护”正式迈入临床应用阶段。这款凝聚医疗智慧与前沿AI技术的创新成果,将以“筛-诊-疗-管”全链路智能服务为基础,破解新生儿临床医疗痛点,为新生儿健康构建智能防护屏障。(来源:南方网)
AI赋能文旅消费全链条,打破行业服务壁垒 全国文旅智能体平台在深启动建设
5月24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业招商会上,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启动“深圳市文旅智能体平台”建设。作为国内AI赋能文旅体消费的智能体平台,该计划拟于今年8月正式上线,将标志着深圳在推动文旅体产业数字化升级与消费生态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全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方案”。(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坪山区与意大利罗马市第八区在经贸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
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深圳市坪山区与意大利罗马市第八区正式签署《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双方在经贸、文化、医疗、体育等领域的合作将迈入新阶段。此次签署的备忘录以“平等互利、开放共享”为原则,明确双方将在经济、文化、医疗、体育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并依托文博会等国际平台深化文化互鉴与科技协同。 (来源:深圳新闻网)
12万件产品亮相!本届文博会吸引全球65个和地区参展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于主会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6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布局8大展馆,吸引全球65个和地区参展,向世界全方位展示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果与前沿技术应用,彰显广东以高度的文化发展共识与十足诚意迎接四海宾朋的开放姿态。12万件文化产品展出,52家分会场同期举办近300项展示交易活动,4000余投融资项目开启现场交易。(来源:南方日报)
拍拍拍!买买买!中国无人机成海外买家眼中的“香饽饽”
5月25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广东深圳闭幕。本次大会共吸引825家企业参展,签约成交订单约200亿元。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本次大会吸引了国内外825家企业、携带5000多款无人机产品进行展示,全面展现了全球无人机领域的前沿技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全国105城大比拼,中山网络形象位居前列
5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举办“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发布会和中国城市网络形象创新发展论坛,并正式发布“人大指数”《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该报告以全国105座大城市为分析对象,从传播、文化、经济、生活、治理五个维度对城市网络形象展开深入分析,中山网络形象位居全国前列。(来源:南方网)
264.5米 国内水上输电铁塔投产送电
5月21日,500千伏狮南甲乙线改造工程正式投产送电。这项工程将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输电通道之一的输送容量提升40%,相当于为湾区新增一条“电力高速公路”,破解了广东东西部电力互济瓶颈,更以264.5米高的水上输电铁塔刷新国内纪录。(来源:南方日报)
港大医学院研发新型无针减活流感疫苗以提供广泛保护潜力
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26日在香港开幕。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并致辞指出,本次峰会以“全球协作,共创未来”为主题,重申香港作为区域健康创新中心的关键地位。香港会继续投放大量资源,发展健康科技。(来源: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