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官网 ------ 网站技术支持:互联斗士 | 联系微信:gsvplus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Guangxi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全国咨询热线:010-88888888
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 >政产经政策导读特辑

以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为切入点,推动构建深邕产业技术共同体

作者: 点击:155 发布时间:2025-03-05

    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越过了由技术研发、技术验证向商业化运用转化的临界点,正在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的生产生活应用,从理论、设想转化成产品、服务,一个由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前景已经清晰可见。这既会带来巨大的产业机遇,也必然会伴随着空前激烈的国家和区域之间的技术和产业竞争,跟不上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步伐的国家和地区必将会被锁定在低端位置上难以获得发展。


    以深圳为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深圳现有人工智能企业2200余家,产业链覆盖芯片、模型、硬件及应用等全环节,形成以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引领,元象科技、兔展智能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撑,初创企业竞相发展的“雁阵式”梯队,全市已发布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城市运行、重点行业赋能等“城市+AI”应用场景近200个,在“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数字先锋城市”目标的基础上正在向“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先锋城市”的更高目标迈进。更为重要的是,深圳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以产业化为导向的“软硬件联动、技术突破+场景开放+生态赋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

    

    而广西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则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在赛迪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2024)》报告中,广西人工智能企业整体实力排名全国第26名,与深圳相差甚远。


    在这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和技术竞争中,南宁必须做到“不缺席、跟得上、不落伍、有所为”,也非常有必要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融入这场由深圳引领的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并在融入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深邕合作的内涵,提升深邕合作的层级,努力将深邕两市塑造成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产业技术共同体。


一、加强深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合作

    深圳的经验表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牵引和拉动,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目前南宁的应用场景尚处于少、小、碎的状态,但发展潜力巨大,除了一般城市均具备的各种应用场景以外,依托正在快速发展的“深圳研发+南宁制造+东盟市场”这一跨境经济技术合作走廊,南宁具备打造“技术跨境研发—数据跨境赋能—东盟市场反哺”这一独特循环的基础。因此,在深邕人工智能产业合作过程中,南宁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东西部产业协作范畴,而应以“与深圳共同携手打造中国AI出海战略支点”为导向不断创造、开放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促进两地政企之间形成紧密协同的关系。

短期内,在众多的应用场景中,有两个应用场景值得南宁高度关注。


    第一“政务+AI”应用场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深入应用不仅使得企业、市民、政府部门各当事方都能从以往繁琐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出来,更为政府对民对企服务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城市营商环境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南宁在打造市场经营便利地过程中争当排头兵的题中之义。深圳正是将政府对民对企服务作为人工智能优先应用场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比如针对企业在办理政务服务时常常面临“找不到、看不懂、难理解”的现象,在“i深圳”APP上上线运行了AI政务小助手“深小i”,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权威、精准、拟人化的政策解答和办事引导,让“政策获取像点餐一样轻松、政策解读像聊天一样易懂、政务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因此,以“政务+AI”作为深邕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的优先场景,既彰显了政府勇做产业发展表率,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心,也切合了南宁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的需求,还能在借鉴深圳成功经验、减少试错成本的基础上缩小两地营商环境的差异,为深化两地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能取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二“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医疗+人工智能”是深圳正在重点打造、正处于蓄势待发状态的新赛道、新业态。其原因一是我国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经过40年来的迭代进化,已经具备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基础;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能同时实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三个目标,破解了“医疗不可能三角”,使得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相比大多数行业更具商业可行性,能通过商业收益反哺技术研发;三是深圳拥有世界级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深圳市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达70856家,位居全国第一,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一百家,拥有迈瑞、稳健、开立等一批全球行业知名龙头企业,产业基础非常雄厚。


    而南宁也具备吸引深圳等发达地区企业投资、建设“医疗+人工智能”的多方面优势,一是南宁是广西全区的医疗服务中心,2023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434.83万人次,占全自治区的比重超过20%;二是南宁的高水平医院建设近年来也有长足的进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均已跻身2023年全国公立医院收入前一百名;三是广西有独具特色的壮医、瑶医基础,人工智能在这些特色医疗的规范、提升、推广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因此,南宁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融入这一即将快速开启的产业新赛道,力争与深圳等发达城市共同推进产业化进程,共同分享产业化红利。 


二、加强深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突破合作

    短期内南宁难以像深圳一样形成人工智能的全产业链布局,但在一些高端基础性环节上仍然存在通过引进深圳等发达城市的优质资源取得突破、形成差异化布局的机会。


    第一在人工智能专用芯片领域。目前国内神经形态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芯片设计行业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最知名、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深圳的华为,最早的专业企业是宁波的时识科技(SynSense),杭州的深度探索(DeepSeek)也正在筹备自研芯片,同时,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形成了一定的初创企业聚集。南宁可在对比、遴选深圳等发达地区设计团队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平台公司投资入股的方式在这一基础性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第二在智能制造领域。南宁已经引进了比亚迪这一行业龙头,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拓展与比亚迪AI系统供应商的合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开展工业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促进比亚迪在南宁加快建设“灯塔工厂”,带动南宁制造业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第三在合成生物产业领域。合成生物产业是深圳“20+8”产业集群中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也是AI技术和生物制造相互渗透融合的交叉产业,而南宁拥有自身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具备吸引依赖南宁动植物资源的特定类别生物合成企业和相关AI模型企业同步落地的可能性。


三、加强深邕人工智能人才教育合作

    当前,我国各个城市,包括人工智能产业领先的深圳、杭州在内,均缺乏两种人工智能人才,一是能在日常工作中能熟练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兼具机电控制、软件开发能力等多学科知识的高水平研发设计人才。深圳大学于2018年成立了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办人工智能专业的大学,虽然通过高校培育和企业沉淀积累了比一般城市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但人才短缺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两地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合作的空间很大。可以推动深邕两地的高校与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产教融合联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两地高校之间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合作,两地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两地高校则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形成相互渗透、相互流动的人才资源培育体系。此外,定期举办AI创意大赛等人才交流活动,促进两地人才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活力。


四、坚持市场化原则,尊重企业主体地位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是深圳的城市特色,在人工智能这一技术密集、创新活跃、软硬件结合的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引进深圳等发达地区人工智能企业和技术团队的过程中,南宁应充分尊重市场原则和行业规律,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改变传统行业重点抓大企业、大项目的做法。深圳、杭州等城市的经验表明,在人工智能这个正在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领域,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大企业的产业化能力都不可或缺,典型的如杭州六小龙都属于创业型小企业。因此,在评估、引进和培育企业、项目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以企业规模论长短,而应重点评估企业、项目的行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


    第二要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模式。传统产业是以土地、厂房、设备、原材料、产成品等实物资产为核心资产,而大量人工智能企业的核心资产是软件、专利、模型等非物理形态的数据资产;传统产业招商引资主要采取搬家式的转移,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具有天然的远程采集、传递、发送、控制的特点。这些都要求政府在招引人工智能企业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招商思路和对策,不能只注重物理形态的资产价值,也不能强求企业进行搬家式转移,应允许离岸孵化、远程研发、候鸟式办公、轻资产投入等各种新的协同创新方式存在。


    第三要高度重视项目生成。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创新高度活跃、技术快速迭代的发展阶段,各种技术方案和应用场景如何结合,既需要政府指引、企业探索,也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因此,南宁应高度重视第三方机构在产业发展中的专业化服务,鼓励第三方平台发挥专业化优势,将企业、政府、研发团队、金融机构等各种不同市场主体的内在需求、优势条件、要素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能落地、能持续的产业化、商业化项目。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将是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产业发展机遇稍纵即逝,这是国内外的普遍共识。面对这场新的技术和产业竞争,南宁立足自身优势,紧盯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的“领头羊”深圳,充分利用深圳的创新探索成果,积极填补深圳的产业发展需求,努力融入深圳开辟的产业新赛道,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

2025年0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