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官网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Guangxi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您的位置: 首页 >湾区动态

湾区动态

咨询热线

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68)

作者: 点击:305 发布时间:2024-02-20

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

 

六十八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一、政策导读

河套合作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公布实施

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242号)、《关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245号),明确对设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特定封闭区域符合条件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深圳园区工作的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免征。

该政策将有力服务在河套合作区落户、工作的科研机构企业及科创人才,全力支撑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一区两园的协同发展。(南方+

 

二、经济动态

1、广东21地市2023年经济“成绩单”出炉 深广佛莞惠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五 

21日,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2023年经济“成绩单”已悉数出炉。从总量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位居全省前五。从增速来看,对照全省4.8%的水平,揭阳(7.5%)、梅州(6.5%)、深圳(6%)、中山(5.6%)、惠州(5.6%)、江门(5.5%)、佛山(5.0%)、汕尾(5.0%8个城市“跑赢”全省。

分城市来看,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均超3万亿元,分别达3.04万亿元和3.46万亿元;佛山、东莞两个万亿元城市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分别达1.33万亿元和1.14万亿元;惠州经济总量超5500亿元,珠海经济总量超4200亿元,江门经济总量超4000亿元;茂名经济总量接近4000亿元,揭阳经济总量突破2400亿元,全省经济总量最小的云浮也突破了1200亿元。

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指出,2023年,全省各地齐头并进、稳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实力增强,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达11.02万亿元,同比增长4.8%,与全省增速持平,珠三角的引擎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南方日报网络版)

2、持续擦亮“投资惠州”品牌 惠州5个招商小组分赴各地精准招商

良弓在手,贵在速发。217日(大年初八)上午,惠州市招商办公室招商工作组出征仪式举行。惠州市招商办公室组织成立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中部地区和境外地区等5个招商工作组启程分赴各地开展精准招商工作,开启惠州龙年“大招商”“招大商”的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体系完善、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平台良好,城市产业经济持续向上向好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639.68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居全省第四,珠三角第二。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据介绍,惠州当前正全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组建招商工作组,构建全市大招商工作格局是时势所需、正当其时。工作组将持续擦亮“投资惠州”品牌,在提升招商实效上下功夫,在招大引强上求突破,努力招引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城市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惠联京津冀,引商聚鹅城”“征战大湾区,再创新辉煌”“拼劲狠劲,合劲中部,勇创佳绩”……接过招商战旗,各招商小组负责人纷纷喊出招商口号。随即登上大巴前往惠州机场,赶赴各自对应的招商区域,拜访联动企业,洽谈赴惠考察投资合作意向和需求。

“围绕全市‘2+1’现代产业集群和‘3+7’产业园区建设,上门招商、精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惠州市招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各招商组年前已完成集结和专题培训,当前已全面整理好招商台账,意向企业名单库,密集沟通衔接,明确招商计划和拜访任务,聚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汽车零配件、生命健康等热点产业类别和优质企业项目,联动资源精准招商和贴心服务,全面提升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成功率。(南方日报网络版)

3、深港口岸全面复通一周年逾1.6亿人次出入境

春节期间,深圳各口岸人潮涌动,期待团圆的归客、欢乐出行的游人、求知若渴的学子、两地通勤的白领……阖家团圆的情节在深圳各口岸间不断上演。

据悉,自202318日深港陆路口岸恢复通关以来,截至20231231日,深港口岸累计超1.6亿人次出入境,日均超40万人次,最高峰突破80万人次。两地需求被全面激活,大量客流经口岸涌动,带动了物流、资金、贸易等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动,加快推动深港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深圳市口岸办会同深港口岸各部门,以“一口岸一方案”,实施差异化措施,提供贴心、暖心服务,保障出入境旅客、货车通行安全、高效、舒适、顺畅,旅客、货车通关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深港人员往来不断加密,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通的积极态势。

自深港口岸恢复通关以来,两地居民跨境往来交流更加便利,深港两地居民“双向奔赴”,一方面内地居民赴港旅游、购物、研学等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内地美食、旅游释放强劲吸引力,香港居民“北上消费”热度高企,深港“双城生活”开启火热新风尚。(南方日报网络版)

4、深圳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

近日,深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3年的工作,并对2024年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据会议消息,2023年,深圳市就业人口达1255.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9.66万人,相关就业指标超额完成并创历史新高。深圳人社系统发布各类就业岗位80万个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1.23亿元;全市三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总参保4036.34万人次,同比增长3.7%

2023年,通过“缓返降补”等政策,深圳市人社局落实社保减负超过80亿元,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9连调;全市个人养老金开户332.16万户,居全国前列;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72.34万人,同比增长28.4%

此外,2023年深圳新引进人才入户15.67万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超20万人,博士后在站5302人,专技人才总量242.88万人,技能人才总量402.3万人;制定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建两大技工教育集团;支持港澳青年来深就业创业,在香港设立3个面向港澳青年的就业创业离岸服务平台,新增入驻154个香港创业团队。

深圳市人社局去年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劳动用工信用监管指引》地方标准,构建劳动用工信用监管新格局;探索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推动龙岗、坪山设立“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同时,“数字人社”建设成效也进一步显现,全局202个依申请事项,99.5%实现网上办理,183项实现“不见面审批”,77项实现“秒批(办)”。

会议强调,2024年全市人社系统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首要任务,特别是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实施就业领域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全力巩固就业恢复向好态势,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着重提升“四新经济”、重大投资、重大项目对就业的带动力,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3万个。同时,还要加快塑造释放人才红利,以人才链为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新引进博士后2000人。(羊城晚报)

5、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 江门去年GDP迈入4000亿元大关

21日,江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宣布2023年江门地区生产总值为4022.25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GDP总量在全省排名中实现争先进位。

回看全年,江门一季度GDP增长4.2%、上半年5%、前三季度5.3%、全年增长5.5%,经济整体呈现逐季提升走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8.646.145.3,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最高,达到60%

这与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有密切关系。2023年,江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5.19亿元,同比增长6.8%。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增加值1134.86亿元,其中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39.7%,硅能源产业链增速32.4%

工业势头很猛,后劲也很足。2023年江门新招产业项目投资总额2100.8亿元、完成工业投资超千亿元,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过千亿地市。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获省评价第一档,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成为大湾区唯一的省重点主平台,获4.9亿元资本金扶持和1414亩用地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县域“潜力板”被激活。去年江门新会GDP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江门首个千亿强区;开平、鹤山GDP突破500亿;全市10个镇街GDP100亿、24个镇街超50亿。

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江门大广海湾建设、中微子实验站、大型制造业项目、产业有序转移、涉侨服务等多项工作被寄予厚望,迎来了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期。

担当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江门有责任有能力也有信心。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江门计划GDP增长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门新的更大贡献。(南方日报网络版)

6、东莞去年“三大手机”产值增长13.3% 带动规上工业增长1.82个百分点

131日,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2023年经济数据。全年GDP总量11438亿元,增长2.6%。其中,东莞新增市场主体、新升规工业企业、新增数字化转型企业、A股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展现出十足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活力。

去年,面对多重因素挑战,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推动经济迎难而上,持续回暖。东莞工业增加值增速从8月开始由负转正,连续5个月保持单月正增长;进出口增速从10月起转正后,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第四季度增长7.7%;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长3.3%,比上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是东莞的万亿级支柱产业。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产值增长13.3%,扭转连续三年下滑态势,带动规上工业增长1.82个百分点。

去年,东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项目落地建设的“东莞速度”不断刷新,全年共推动136宗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摘牌,增长46.2%16宗项目实现摘牌即动工。

进入2024年,东莞喜迎“开门红”。截至1月底,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20%以上,预计工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35%,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10.2%。(南方日报网络版)

7、韶关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长6%

130日召开的韶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消息,韶关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2023年,韶关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举全市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有力推动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据悉,韶关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高质量培育10个以上典型镇,打造60个以上典型村。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50个以上,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推动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30亿元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新增亿元企业2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将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完成林分优化18万亩、森林抚育29万亩。将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推动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30亿元以上。新增限上批发零售企业30家以上。(南方日报网络版)

8、全国首个!深圳4GDP均超5000亿元

在成为中国首个13万亿元大省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传捷报。近日,深圳市各区陆续召开区级“两会”,披露的最新经济发展数据显示,继南山、福田两区GDP迈过5000亿元大关后,2023年,宝安区、龙岗区相继“官宣”GDP突破5000亿元,深圳成为我国首个同时拥有4GDP超过5000亿元行政区的城市。

GDP是衡量发展能级的重要指标。GDP跨越5000亿元,意味着跻身全国区县的“第一梯队”。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仅有12个区县实现GDP5000亿元,包括10个行政区、2个县级市。

2010年,我国诞生首个GDP5000亿元城区——天津滨海新区。此后,上海浦东新区和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相继跨过5000亿元“门槛”。在广东省,深圳南山区率先“闯关”。2018年,南山区成为广东省第一个GDP总量超5000亿元的城区,并在此后一直稳居首位。2019年,广州天河区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2021年,深圳福田区成功“冲线”,成为深圳第二个、广东省第三个GDP5000亿元的城区。2023年,深圳龙岗区、宝安区携手跨越,GDP双双突破5000亿元,让广东加入“5000亿俱乐部”的区县总量达到5个。

深圳经济引擎“多点开花”,背后是深圳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推动“制造业当家”积聚的澎湃动能。其中,南山是深圳的科创高地,全区上市企业密度全国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市第一。福田作为中心城区,汇集了深圳60%的金融持牌机构,约33%的市级总部企业。

此次新晋的宝安区和龙岗区,充分体现了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宝安区国高企业数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区县第一,8个重点产业集群增加值位居深圳第一。龙岗区连续6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IT+BT+低碳”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成势。(南方日报网络版)

 

三、产业简讯

1、广东发布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瞄准万亿前沿产业方向 打造全省未来产业矩阵

218日下午,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分组讨论上,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发布,广东瞄准有望形成千亿级、万亿级规模的前沿产业方向,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矩阵。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以颠覆性技术和革命性创新为本质特征,有望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乃至支柱产业。

具体而言,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到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展望2035年,未来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在新一代网络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聚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广东将打造全球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

未来智能装备方面,到2030年,广东要取得30项左右关键未来智能装备技术突破,牵头或参与制定30项以上未来产业标准;培育4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5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到2035年,广东将打造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空天装备、深海装备、深底装备等未来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瞄准基因技术、细胞治疗、合成生物、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及AI+医药等方向,到2030年,广东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将培育10家左右掌握颠覆性技术、拥有爆发成长潜质并可能成长为世界级公司的未来型企业,力争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到2035年,广东将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创新型企业。

未来材料方面,到2030年,广东将培育5个以上未来材料产业先导区,共建100个以上实验室/企业未来材料联合工程中心,实现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发展。到2035年, 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强、规模化程度高、产业配套齐全、国际领先的未来材料产业体系。

聚焦绿色低碳需求、前沿技术驱动、未来高成长性和战略支撑性的产业方向,到2030年,广东将布局一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若干个千亿元级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到2035年,广东将在技术进步、绿色竞争力、产业生态、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形成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和场景创新共同驱动的产业集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南方日报网络版)

2、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朋友圈”再扩容 7宗新项目签约 总投资约145亿元

131日,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再次迎来7宗产业项目集中投资签约,项目总投资共约145亿元。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累计签约落户产业项目25宗,总投资约373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723亿元。

本次签约的7宗项目包括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二期、汇淼表面活性剂等项目。新签约项目投资方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各项目工艺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经济效益好,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并将与大亚湾石化区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密切联动。

位于惠东县白花镇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30.2平方公里,与大亚湾石化区的直线距离仅10公里,将利用大亚湾石化区原料,生产战略性新兴材料和高端新材料,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

当前,惠州正高水平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推动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数据显示,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65%,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惠州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等建设不断提速。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累计完成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

为促进石化能源与新材料产业深度融合,惠州计划在联合招商、原料互供、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互联互通、人才交流等方面,推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与大亚湾石化区联动发展,共同支撑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南方日报网络版)

 

四、创新驱动

1、广东将出台政策文件 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出台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政策文件,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在粤商通APP正式上线广东省涉企政策“一键通”……218日下午,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分组讨论上,透露了上述全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新举措。

近年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先后出台“制造业22条”、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1+20”、支持新型储能、通用人工智能和推动技术改造、降低制造业成本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

会上透露,广东将出台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政策文件,大力推广90%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的经验做法,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切实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转化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为全力支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广东还将聚焦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人才等重点领域,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用心用情帮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各类企业在广东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近期,广东将在粤商通APP正式上线广东省涉企政策“一键通”,围绕人才、融资、自然资源等12个重点领域,在近年来出台的上百份涉企政策中,梳理提炼首批116项政策干货,精准推送给各类企业,最大限度帮助企业降成本、强信心、添活力。(南方日报网络版)

2广东投入43.5亿元支持高校创新发展

日前,省财政安排2024年省级教育发展专项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内涵建设等资金,共43.5亿元。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特色高校提升、粤东粤西粤北高校振兴等,引导广东35所本科高校科学定位,汇聚优势资源,在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推动高校在不同层次争创一流、特色发展。

其中,为支持科技创新,省财政专门安排1亿元高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建设资金,对获批立项的5所高校卓越中心给予专项补助;安排长基计划专项补助1.38亿元,支持13所高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和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加强有组织科研,着力打造一批01”的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南方日报)

 

五、绿色金融

1、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2023年广东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各项存贷款、保费收入、赔付支出等主要规模指标稳居全国第一。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据会议消息,2023年广东金融业发展“稳中有进”,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新增信贷投放量处于历史高位。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金融大省。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消息,银行业资产总额38.57万亿元,同比增长9.8%;保险业资产总额2.25万亿元,同比增长8.8%2023年广东新增贷款2.4万亿元,超全国贷款增量1/10;各项贷款26.7万亿元,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近千亿元,保险业赔付支出2196亿元、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2157.8万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一。此外,保险资金在粤投资余额超2.3万亿元,居全国前列。

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澎湃的金融动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数据显示,广东新增信贷投放量处于历史高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保险资金、出口信用保险有力支持投资和出口。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绿色信贷等快速增长。同时,该局还牵头制定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全国首个农险大灾预赔付机制。

过去一年,广东金融改革开放加力提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推动“跨境理财通”试点优化、港澳机动车享受跨境车险“等效先认”,建成大湾区保险纠纷调解合作机制,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该局巩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成果,推进村镇银行结构性改革重组。(南方日报网络版)

2广东工行:今年计划向广东制造业投放信贷资金7千亿元

20242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来自政府、科技、教育、企业的各界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广东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共商发展大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金融业将如何担当?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广东工行)党委书记、行长韩松在会上表示,广东工行坚持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全年计划向广东市场投放信贷资金1.8万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7千亿元。

韩松介绍,去年以来,广东工行以金融活水浇灌科技之结出产业硕果,服务超过160万家企业,信贷总量超过3.3万亿元;签署金融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累计投放贷款1.6万亿元。

其中,启动助力制造业当家升级行动,全年向制造业投放信贷资金超6千亿元;助力大平台大转型提级赋能,各级产业园贷款超过500亿元;高质量服务百千万工程,普惠贷款增量连续3年位居同业第一;基础设施贷款超过6千亿元,成功助力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广东廉江核电等超大型项目建设。

据介绍,广东工行今年全年计划向广东市场投放信贷资金1.8万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7千亿元。

同时,广东工行还将通过全周期、全品种、全产品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省内产业园区加速建设和企业加速成长;以高水平金融科技服务科技金融,助力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化一带一路机构合作,精准服务走出去引进来企业,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南方网)

3广东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GDP的比重为9.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3.8%27日,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首次发布全省金融业年度发展情况。全省金融系统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优化金融要素供给、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金融大省,过去一年,广东主要金融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35.1万亿元,同比增长8.9%,本外币贷款余额27.2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全省证券交易额完成300万亿元,同比增长5%,占全国的40%;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72家,占全国的1/6;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556亿元,增长11.2%,占全国的1/8(南方日报)

42023年广东省农业保险规模超过100亿元

2023年广东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01.33亿元,增幅23.63%;各级财政补贴资金65.03亿元,增幅6.38%;为全省约800万户次农民(农企)提供风险保障3036.77亿元。

2023年省财政厅持续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包括加强部门联动,发挥农业保险工作小组协调机制作用,推进部门数据共享,建立规范高效监管体系;发挥财政补贴资金引导作用,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明确落实保本微利要求,推进承保机构规范高效开展承保理赔,维护农户合法权益等。

此外,省财政厅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发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村民委员会等服务功能,因地制宜确定投保模式,积极鼓励和组织农户投保。在此基础上,省财政厅重视保防救赔体系建设,发挥农业保险灾前防护减损作用。2023年农业保险累计为农户(农企)赔付76亿元,综合赔付率80.32%(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