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官网 ------ 网站技术支持:互联斗士 | 联系微信:gsvplus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Guangxi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全国咨询热线:010-88888888
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研究 >园区规划特辑

粤港澳大湾区园区投资建设运营专辑(第1辑)

作者: 点击:1460 发布时间:2022-03-10

粤港澳大湾区园区投资建设运营专辑

(第1辑)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一、惠阳梅龙湖智造新城,奋力打造千亿电子信息产业链产业园

园区规划目标:

惠阳区正规划打造两大千亿级产业园区——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

其中,以电子信息为主的新圩千亿产业园梅龙湖一期工程、即梅龙湖智造新城总规划约17.78平方公里,总投资超600亿元,首开区约1860亩,其中一期约180亩

园区开发建设运营:

引进了碧桂园合作、实施建设和运营。基于碧桂园集团全球强大产业资源体系支持,碧桂园与100余家国内知名的科创机构合作,聚焦工业企业研发、中试、量产等环节需求,以“产业发展+配套设施+金融服务+应用场景"融合模式招商引资,从孵化—加速—中试—VC等全过程扶持入园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碧桂园创投联合惠阳城投及相关投资方共同发起成立10亿规模智能制造产业基金,专注投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类优质入驻企业。全力打造梅龙湖智造新城,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产城村人融合发展新标杆、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智能制造新高地,为惠州建设国内城市,及惠阳“十四五”期间打造2000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出积极探索和贡献。

        思考与建议:引进知名品牌开发商,借助碧桂园丰富的产业资源,建成完善的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链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相关产业项目企业入驻。

 

二、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

发展定位:

广清产业园是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由广州市与清远市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园区于2014年6月成立。目前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产业板块。

特点与经验:

1、广清产业园充分利用和挖掘依托广州的优势,乘“广清一体化发展”东风,大胆探索“飞地经济”:探索建立了“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总装+清远配套”、“广州前端+清远后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等飞地经济的合作模式。给区位优势相仿的贺州在产业东融上提供了思路。

2、广清产业园的发展建设离不开思想解放、踏实肯干的干部队伍:园区干部编制不属于园区,薪酬不由园区发放,依旧兢兢业业地“想园区所想,干企业所需”;园区管理干部转变观念、从官本位思想中解放出来,将精力从编制、薪酬等非业务性行政事务中释放出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全身心投入园区建设以及企业服务中去。

3、清楚地划分各方职责,在各部门间建立起优化协同高效的协调运行机制:

(1)由广州市政府委托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除团队主导成立党工委和管委会,负责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由园区属地政府负责社会管理、征地拆迁和维稳治安工作。

(2)广清产业园财政独立、设立一级金库。

(3)赋予园区管委会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清远市政府授权67项、佛冈县政府授权54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20枚“3号公章”),充分授权、封闭运作、办事不出园区。

思考建议:以“飞地经济”模式向企业提供扩张发展新空间;两地政府充分赋权给园区,园区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饶”,“特事特办”高效推进合作共建的原则。

 

三、中山火炬开发区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均位列全市首位。以全市5%的土地,创造全市约13%的GDP(全市为3151.59亿)、22%的工业增加值、20%的固定资产投资、16.6%的税收。

园区远景目标:

基于良好的产业和人气基础,发挥区域地理优势,抢抓深中通道开通时机,吸引产业,培育创新氛围,服务中山产业转型,通过“珠江西岸智造服务新基地、中山市科创新城主引擎、火炬区科创商务活力新城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

产业布局特点:

开发区中心区布局“科技成果展销区、智能医疗设备及数字健康服务产业区、高端生产服务业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数字创意产业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产业区”六大产业区,其中涉及了电竞、动漫、人工智能、数字医疗、6G通信、无人机、3D打印等新一代数字创意产业。

发展理念:

构架汇集水光山色的连续公共空间,服务于高端创新要素和商业休闲活力资源,形成“科创、产业、生态、休闲”业态环境。

思考与建议火炬中心区以“构架汇集水光山色的连续公共空间,服务于高端创新要素和商业休闲活力资源”的产业生态建设为目标,成功打造了新一代高新区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的产业园发展新模式。

 

四、东莞智谷产业园

官助民营合作模式:

政府给予177亩非常便宜的商业用地地价,由东莞高盛集团负责“松湖智城”产业园(规划面积1500亩、可开发建设用地735亩)的开发、建设、及运营。

开发建设运营理念:

集高端生产、中试研发、总部办公、生活配套、休闲娱乐于一体,打造集“工业上楼”的超甲级产业大厦、产业研发中心、创新科技展厅、高端生产体验和现代商务配套于一体的园区物理空间;并通过与部委职能机构、院士专家库、高等院校、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科技项目库等科技资源,建成“产、学、研、展、销、资”六位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形成赋能企业发展成长的生态环境。

服务特色:

以共享型为内涵、一站式为追求、云服务为载体,建立园区公共大数据平台,在“园区管理、智慧社区公共服务、企业智能化办公、数据化生产管理”四大方面,为入驻企业在“衣、食、住、行、服、管、用”提供贴身的保姆式服务。

思考建议:在“工业上楼”模式完成制造业集聚的基础上,以“智慧型社区服务、数据化生产管理、企业智能化办公”的大数据赋能,推动落地园区的制造业向智造业升级。

 

五、深圳高新奇战略新兴产业园

园区发展定位为:

大前海首席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智慧/生态/花园式办公场所,首创全国高端孵化器新模式。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战略性等倡导的大新兴产业,承接南山区科技企业外溢转移、宝安区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圳创业之星大赛获奖项目落地等。

建设和运营:

园区集研发、办公、居住于一体,总占地面积100亩,分三期总建筑面积20多万平米,逐步已建成区级/市级/孵化器、新型产业加速器、中小企业创新基地以及拟上市企业培育基地。园区由民营企业深圳高新奇战略新兴产业园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作为“尖岗山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的规划”中的示范单位,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十分给力,尤其是获得、深圳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会获得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及补贴。其中有办公租金的补贴、研究项目补贴、研究建设补贴等具体补贴政策。

园区现况:

入驻企业70余家,年产值100亿元,自2005年开园以来,向上缴税收超70亿元。

思考建议:高新奇产业园是深圳典型的“官助民办”、市场化运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案例。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六、梅州广梅产业园

园区现况:

依托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广州、梅州两市共建。现已有来自广州等地120余家企业进驻,6000多名产业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随着汕湛高速、梅畲快速干线陆续通车,加上梅汕高铁开通运营,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海西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交互融合,以广梅产业园为地理联结点的半小时经济圈正快速形成。

特点:

借助广州强大的产业资源优势,广梅产业园以“飞地”模式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重点打造了广汽零部件产业园、广药大健康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业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广梅共建)等“园中园”。

思考与建议:一是积极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并实施项目的两地共建,带动回乡产业工人、当地务工人员家门口就业,提振当地就业率;二是园区不盲目搞基建,在锁定项目的基础上为企业量身定制建厂房及灵活便捷的租用集体用地自建或代建厂房。

 

七、大湾区产业转移研究:佛山产业发展的历史渊源、现实特点及产业转移模式

1、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80年代,利用其特有的地缘人文优势和改革开放政策(包括国有混改),发展了以纺织、陶瓷、铸造、医药和民间工艺美术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内源式经济;通过调整、升级,进一步形成了以专业镇和工业园区为载体的镇域经济模式,奠定了佛山市以内源式兼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特点。

90年代后,抓住世界信息产业革命兴起的这一机遇,坚持内源经济与外源经济共同发展,实现了轮产业升级和调整,机械、家电、电子及高科技领域,兼具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双重特性的机电产品异军突起。

2000后,随着全国经济的复苏和高涨实现第二次飞跃。

2、产业转型转移特点: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大产业升级与转型力度,全面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医药和家居用品制造等十个优势行业。

3、在大湾区中的新发展定位特征: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利用已形成的制造业优势和人文禀赋,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尤其是港澳地区)的各种产业要素实施深度融合,实施佛山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4、佛山产业转移模式及特征

利用内源式经济在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分配、企业研发能力、企业成长和转型等方面强大而持久的发展优势,与本地产业实际、人文因素和市场特点等有机结合,形成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从而推动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方向调整、区域选择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根据自身市场战略的需要实行自主外扩,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能力,扩张市场份额。

思考与建议:佛山制造业转移的特点特征,具有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溢出的普遍性,广西及贺州如何在产业东融上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产业链融合应该是关键环节。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

2022  03 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