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官网 ------ 网站技术支持:互联斗士 | 联系微信:gsvplus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Guangxi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全国咨询热线:010-88888888
您的位置: 首页 >湾区动态

湾区动态

咨询热线

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6)

作者: 点击:1071 发布时间:2022-03-22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政 产 经 要 闻 简 讯


第六期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发展关键词

发展、创新、开放


一、政策导读

1、东莞发布稳企纾困新举措

3月16日,东莞市官方网站发布《东莞市人民关于进一步支持疫情防控帮扶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为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全市有关市场主体和群众的纾困帮扶力度,东莞市出台了6条纾困措施,包括加大社会保障扶持力度、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减轻经营主体资金负担和成本压力、对防疫重点镇街给予专项补助等方面。(南方日报)

2、《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将被提升为地方性法规

“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山市2022年改革“头号工程”。3月15日,为进一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中山市司法局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交流座谈会。据悉,中山市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立法调研范围,坚持问题导向,设计切实可行、能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制度措施。(中山日报)

3、《广东省投资省属非经营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印发

《办法》包括总则、项目投资决策、项目组织实施、项目资金管理、监督要求与责任追究、附则等内容,旨在规范广东省投资省属非经营性项目建设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管理专业化水平和投资效益。(广东省人民网站)

4、中山政策“工具箱”提升工业用地供应服务效率

项目落地“拿地即动工”快仅用时16分钟,推动京东、武藏以及翠亨新区文旅生态城、码头片区大型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这是近期中山市在破解土地瓶颈攻坚战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

中山围绕加快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陆续出台《中山市新出让用地开发建设预受理实施方案》《中山市建设用地带设计方案出让实施方案(试行)》《中山市“标准地”出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工业用地供应端形成政策“工具箱”,以更快速度、更优效率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

在此过程中,中山以体制创新推动建设用地供应改革,探索建立新出让用地预受理机制、建立“标准地”招商和出让机制、引入带设计方案出让模式等多种“组合拳”,创新高效率、高质量、全周期的土地供应体系,助力产业项目“拿地即动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美丽中山、投资热土”。

在优化机制、服务企业项目落地的同时,中山不断强化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制,完善建设用地“批、供、用、管”全周期管理,推动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用地资源保障。(南方日报)

5、广州拟成立基础设施REITs产业发展基金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四大重点领域建设

为进一步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广州建设,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月17日,广州正式印发《广州市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领域建设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主要从放宽市场准入、创新参与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畅通要素循环等方面提出改革创新举措,共六部分二十四条,提出在基础设施领域、民生保障与服务领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和城市更新方面,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

广州将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奖励力度。在政银合作基础上,利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先进制造业投资,重点投向高端装备、智能网联、集成电路与半导体、超高清视频等产业领域。(南方日报)

6、变“事后认定”为“事前备案” 佛山三水全省首试容错免责廉洁风险报备

激发干部担当作为,佛山再开全省先河,率先实施重大事项廉洁风险报备制度,推动容错免责机制从“事后认定”向“事前备案”转变,帮干事者“兜底”,为创新者“撑腰”。

3月17日,佛山市三水区出台广东省《关于深化容错免责机制实施重大事项廉洁风险报备的工作办法(试行)》,明确干部在探索改革创新、推进重大项目、解决民生实事中可能出现失误或错误的八种情形,只要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可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向区纪委监委进行廉洁风险报备。经认定的备案事项,可以作为干部容错免责的重要参考和核查依据。(南方日报)

7、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清单调规事项落地

3月17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深圳市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在中国网公开发布。根据《批复》,在深圳市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事务担保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4部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这是深圳建市以来,在深圳暂时调整实施行政法规。(深圳晚报)

8、广东省财政提高对“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保障力度 大湾区九市新增地方债券2373亿元

今年广东将从强化财税政策衔接实施、强化科技产业创新引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民生合作四方面不断提高对“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财政保障力度,助力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其中,广东省将用好用足专项债券,安排大湾区内地九市新增地方债券2373亿元,近三年年均增幅38.7%。为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广东省还将及时足额落实铁路、机场等重点项目省级出资189亿元。

为充分释放利好叠加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广东继续全面落实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补贴申请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部分免征。广东还将持续深化粤港澳三地财税制度衔接,指导合作区进一步落实落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合作区收益共享机制。(广东省人民)

9、大湾区2022年税政“关键词”

作为经济和税收大省,2021年广东GDP同比增长8.0%,税收收入也实现9.1%的正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税费收入的正向平衡,为全国税收发挥重要“压舱石”作用。

“减税费促创新”、“加快建设综保区”以及“发展免税经济”成为2022年大湾区税政三大关键词。

其中,佛山、东莞等5市提出将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珠海、中山等8市则明确将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及开展相关保税业务,便利外贸发展。此外,作为区域消费中心,广州、深圳两市再次强调发展免税经济,刺激消费回流,持续发挥税收正向调节效应。(21世纪经济报道)


二、经济动态

1、广东前2月外贸进出口增4.6% 总额1.24万亿元

广东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外贸稳增长。据海关广东分署统计,今年前2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1.24万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下同)增长4.6%。其中,出口7892.3亿元,增长4.8%;进口4501.8亿元,增长4.2%。

在贸易方式上,前2个月,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9%,占广东外贸总值的比重提升2.2个百分点至55.3%;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2%,占25.1%;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长7%,占14.8%。

在贸易伙伴上,前2个月,广东对东盟进出口1862.8亿元,增长3.2%,占广东外贸总值的15%;对中国香港进出口1555.6亿元,下降0.7%;对美国、欧盟和中国台湾分别增长9%、6.6%和13.7%。

在企业类型上,前2个月,广东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11.5%,较广东整体进出口增速快6.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增长5.3%,占广东外贸总值的57.7%;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7%,占36.5%。

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前2个月,广东出口机电产品增长3%,占出口总值的67.5%。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电工器材分别增长33.4%、14.7%、10.4%。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4.1%。

在大宗产品进口上,前2个月,广东进口粮食增加34.9%、原油增加46.3%、天然气增加63.7%。同期,进口集成电路增长15.3%,占广东进口总值的35.9%。(南方日报)

3、中山企业数量突破20万户

截至2月底,中山市登记的520260户各类市场主体中,企业共218594户(包括私营企业,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4.12%。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96.3%,分别为19.95万户和30.15万户。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13592户,注册资本(金)2986.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2.7%。外商投资企业5502户,注册资本(金)174.8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4.74%、26.96%。(中山日报)

三、产业简讯

1、深圳与香港签署大鹏湾水域引航合作框架协议

经深圳市授权,3月15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签署《关于大鹏湾水域引航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就引航合作船舶范围、引航合作调度、引航收费标准等达成了共识。这也是深港两地部门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发展在引航领域达成的深度合作。协议将于2022年6月1日生效,为期3年。(深圳特区报)

2、对接东盟国际市场 江门首趟中老班列开通运行

3月16日,“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江门北站正式接入东南亚泛亚铁路网,开辟了江门市乃至珠西与东盟经贸往来的陆路新通道。

作为江门首趟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江门号”通关效率显著提升。“通过指导企业‘提前申报’,在江门北站即可完成申报、查验、放行等业务。”江门海关相关负责人说,海关为“江门号”承运的货物办理出口转关手续,让出口货物在始发地完成查验并施加集装箱封志,列车到达磨憨口岸后,海关工作人员仅需对封志进行核对就能快速验放货物出境。(南方日报)

3、“粤港跨境通”平台在深圳前海上线

近日,“粤港跨境通”平台在深圳前海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依托信息化科技手段,通过打通船舶供应、货柜租赁、拖车运输、报关服务等水路接驳环节全链条,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货主提供智慧化、一站式的“深港水陆联运”服务。

据悉,首批参与平台试运行的企业包括汉洋等驳船公司、运通等拖车公司、大昌行等贸易公司。该平台有效解决了水路接驳分流模式下因业务参与方多、环节繁琐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对接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打破过去由货主对接货代、由货代再分别对接船公司、拖车公司、货柜公司的传统做法,货主可以直面商洽各环节服务商,实现降本增效。(湾区特区报)

4、佛山高明:集聚千亿项目,迈入千亿方阵

2月23日,高明举办以“大湾区新机遇,大枢纽新高明”为主题的城市价值与产业空间推介会,全方位宣传推介高明优良的投资环境、城市资源、发展空间,共吸引400余家海内外企业和行业机构参与,涉及工业、农业、文旅、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推介会上,高明不仅三大产业同台招商,更从不少项目的内涵中透露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再升级的趋势。“新绿色现代中药华南总部生产基地项目”是一个三大产业有机融合的综合性项目,投资30亿元,计划4月动工;面积达10420亩的湾区绿谷循环经济园将力争建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环保装备制造与节能技术应用基地,带动高明环保科技产业做大做强。 高明区区长姜岳新在会上透露,高明“锡晒你”行动方案将推出38条更加创新、更有活力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市场的透明度、服务的优质度、社会的包容度。(南方日报)


5、深圳:龙华区2025年至少建成10座智能工厂,力争在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0亿元

3月11日,《深圳市龙华区商贸商务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布。“十四五”期间,龙华区商贸商务金融业发展主要任务包括提升商业消费品质、推动商业数字转型、打造时尚消费中心、建设文化消费高地等。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金融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推动数字领域产品与服务新业态发展,培育数字贸易核心竞争力;推动贸易数字赋能,力争2025年全区至少建成10座智能工厂,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

《规划》用足用好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相关政策,优化政策协同;探索服务业开放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龙华区将构建“一带三圈多节点”的商业发展格局,力争城市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区域消费中心加速建成,实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0亿元。(中国商报网)


四、创新驱动

创新要素跨“河”过“海”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要素跨“河”过“海”,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也驶入“快车道”,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渐渐显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建设,深港之间的高校科研合作越发紧密。目前,已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大学研究院,累计在深圳设立科研机构82家、建设创新载体56个、孵化企业240家。

为了进一步支持深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香港、澳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深圳拿出“真金白银”,促进科研资金便利流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融合。(南方日报)


五、乡村振兴

1、惠州龙门:投入近3000万元推进8个移民村新农村建设

据悉,自2021年5月以来,龙门县分别在6个乡镇(区)开展8个移民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总投资2950万元。目前,8个项目已全部竣工,8个移民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完工,让移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目前,移民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随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改善,也让村民们享受到生态宜居环境之美,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接下来,县移民办将根据县委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移民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力度为移民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惠州学习平台)

2、佛山:南海拟推旧村改造3年计划,支持地方国企参与改造。

3月11日,佛山市印发《关于加快 “三旧”改造工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涉及5个领域:旧城镇旧村居项目按照计划开展改造;依法依规开展“三旧”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市场改造主体的选取;加快“三旧”项目的审批和改造;构建“三旧”改造创新机制。《方案》明确,各镇街必须在2022年5月20日前,制定旧城镇旧村居改造三年计划,2022年6月30日前制定区、镇(街道)两级的旧城镇旧村居改造三年计划。只有纳入三年计划的项目才能开展前期工作和改造工作。(南海发布)

2022 年 03 月 22 日